在当下,流量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只守着支付宝和微信的阵地,如何精准抓取客户并维护好他们,实现私域流量的高效转化?这里面可有大学问。
微信流量现状
微信曾是内容电商的热土,我过去很长时间都在这耕耘。但这两年微信流量下行,前景堪忧。曾经流量的红利慢慢消散,我们也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打破流量困境。
不过在微信里做私域也有优势,我们整个业务可以基于微信生态,从公众号到个人号,再到直营电商的模式,能构建起一个相对闭环的营销通路。
电商直播的吸引力
电商直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真是个前景无限的领域!一是它能快速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二是能营造群体购物氛围,带动用户消费。
腾讯直播适合有私域流量的人,外部流量虽少,但能把现有的公众号粉丝转化为购买力。利用好现有信任基础促进销售,能产生不错的效益。
拼多多的困境
拼多多有公域流量,在流量获取上有天然优势。但它的用户直播观看习惯尚待养成,而且消费水平偏低,这给商家变现带来难题。
要想让用户在拼多多平台上通过直播消费,我们面临很大挑战,这两大问题难以靠我们单方面解决,需要平台和用户习惯的共同发展。
淘宝的问题
淘宝最大的问题是头部效应明显,资源都集中在少数头部商家。而且它有排他性,加入后就不能再加入其他平台,限制了商家的选择。
内容创作者在淘宝能掌控的自有粉丝仅5%左右,得持续产出优质产品才能获得系统分发的流量。这种规则让中小商家获取流量困难。
微信私域运营策略
在微信做推广有一套数据分析逻辑,建立流量购买、变现产出、回本周期的数据模型很关键。前期哪怕有些渠道投资回报率低也要坚持投放。
给用户贴标签、了解他们的需求非常重要,要多和用户沟通,分析他们的朋友圈内容。同时给会员发广告要控制比例,不能让用户反感。
支付宝的潜力
支付宝由小程序和生活号构成,好食期过去一年多获得近1亿小程序用户量。用生活号沉淀用户,再利用花呗和芝麻信用等机制维护。
支付宝官方应用有大量用户,和官方合作能获取一定流量空间。还能和大商家流量互推,将他们的流量转化到自己手上。虽然社交裂变不如微信,但交易转化率却高很多。
大家在使用支付宝和微信做私域流量时,遇到过什么特别难解决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