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热潮下,抖音备受欢迎,但也成了虚假流量的温床。在各大平台都能轻易找到抖音刷量业务,这背后是一个庞大且成熟的黑灰产业链,既损害用户利益,也破坏平台生态,值得深挖。
抖音刷量的交易途径
抖音刷量无处不在。在淘宝上,商家会让客户通过购买无关链接来完成收费。还有QQ群,群人数很多,一些甚至高达1900以上。这些群里需要私聊业务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交易。这些交易途径如此公开且容易获取,表明刷量现象的泛滥。这也反映出相关平台对这类违规行为的监管缺失,让刷量行为有生存的空间。
这不仅出现在淘宝和QQ上,还有很多自助下单的刷量网站。它们涵盖多种业务,业务面向抖音、快手等众多平台。这些刷量网站公然售卖刷量套餐,打着所谓真人操作的旗号。他们将刷量业务商业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对整个网络环境都是一种损害。
所谓的真人操作
刷量商家宣称是真人团队操作。比如果酱妹与淘宝商家的交谈,商家称手上有一万人的真人团队,这些人账号活跃且自带作品。但当提出刷200万播放量时,又表示真人操作上限是一万。这表明刷量商家话术的虚假性。他们用真人操作这些说辞来掩盖刷量的不正当性。
那些刷量网站也声称业务全部为人工做单,1人1号1机1ip,还称是高活跃、高质量账号。但实际上这只是吸引买家下单的幌子,根本无法保证流量的真实性。这种虚假的承诺让很多追求流量的人容易上当受骗,以为能躲过平台监测。
其他平台的刷量先例
抖音不是唯一存在刷量的平台。在微信公众号方面,因为微信接口升级,大量公众号刷阅读被曝光。那些号主采用刷量手段想要虚假的繁荣,最终被揭穿时处境难堪。他们本以为刷量能带来更大利益,却不知这是饮鸩止渴。
小红书也有类似情况,由于内容监管不到位,背后藏着种草笔记代写、刷量、提升搜索排名的产业链。曾为明星制造一亿微博转发量,最终因其刷量、恶意流量造假问题,APP制造者被刑拘。这都是过度追求流量数据带来的恶果,也表明各个平台在监管流量真实性方面还存在很大漏洞。
利益方与流量角逐
刷量产业链的诞生与各利益方的流量角逐息息相关。无论是号主为了知名度,还是广告主为了看起来更好的投放效益,都促使了刷量行业的发展。然而这种虚假流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收益。长期以假数据营造繁荣,最后只会因为某个小的导火索导致全面崩塌。
比如抖音的广告主以为刷量后的账号数据好就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号主以为高流量就能吸引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粉丝,他们忽略了虚假数据的不可持续性,被眼前利益蒙蔽双眼。
虚假流量的代价
虚假流量的产生,最终的代价是巨大的。对于广告主来说,花费了资金投放在虚假流量的账号上,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白白浪费钱财。对于号主而言,沉迷于刷量带来的高数据,就不会去真正改进自己的内容和提升自身价值。
而且持续刷量也会使刷量价格不断上涨,越来越恶性循环。号主和广告主都会陷入一种不真实的流量陷阱中,付出越来越多却收获越来越少,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导致互联网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虚假繁荣的必然崩塌
用假数据营造的繁荣就像泡沫,看似美丽却异常脆弱。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完全崩塌。例如那批被曝光刷阅读量的公众号,在真相被揭露后,声誉受损,之前的假繁荣瞬间化为乌有。抖音也一样,虚假流量构建的庞大帝国不会长久。这种靠虚假流量支撑的繁荣注定不会持续,总有一天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因素而彻底坍塌。
你是否见过熟悉的账号数据突然一落千丈,其实这很可能是刷量被平台发现后的惩罚结果,那么你还会相信那些高流量账号的真实性吗?希望大家踊跃评论互动,也欢迎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