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微博借钱的相关活动引发了诸多争议点。其中诸如“赞数翻倍”等内容,在缺乏明确解释的情况下,极易使参与者产生误解,而利率的高低以及借贷面向群体也备受关注。
微博借钱活动内容
微博借钱推出双十一的活动“双十一网购势力榜”,其中“打榜”环节包含发布微博、集赞、使用微博借钱等方式提升名次赢取奖励。这一活动设计初衷可能是为了增加用户参与度,但却蕴藏不少潜在问题。其在活动规则上不够明晰,像点赞数翻倍这一规则就模糊不清。这使很多微博用户以为是自己微博点赞数翻倍,这种模糊性从一开始就为争议埋下伏笔。
这个活动的奖励对于部分群体吸引力很大。特别是明星粉丝团,他们出于两种需求积极参与。一是赞数翻倍有助于打榜,二是有机会获取奖金充当“应援金”。同时我们看到,目前位于好物榜前十名的博主都是明星粉丝,这反映出粉丝团在这个活动中的活跃度很高。
借贷利率情况
北青报记者对微博借钱的借贷利率进行了体验。如借10000元还款期限6个月,每期应还1845.98元;借25000元期3个月,每期应还8838.26元,年化利率约24.2%。然而和正规银行消费贷利率年化6%左右,信用卡年化利率10% - 20%相比,微博借钱利率相对高些。不过微博借钱称会根据用户信用等级定价,最低年化14.2%低于信用卡分期,最高不超36%的法定标准。它拥有比较高的初始额度提示,比如初次进入显示10万借款额度,但需要完善信息获取具体额度。
这种利率定价体系反映出市场借贷利率的多样性。对于一些急需要资金且信用状况较好的低利率用户,微博借钱可能是一个补充借贷渠道,而对于那些在不同信贷产品中进行选择的人来说,利率就是需要重点权衡的因素。
赞数翻倍争议
“赞数翻倍”无疑是此次争议的焦点。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微博用户普遍认为是自己微博点赞数翻倍,这种误解随着活动的进行不断蔓延。很多饭圈粉丝参与活动是因为觉得这有助于打榜。我们知道,打榜在饭圈文化里是增加明星人气、提升粉丝团排名的重要途径。
但后来微博借钱回应,此处“赞”是活动内部排行榜统计的集赞数量翻倍,并非微博本身点赞数,这一解释在风波后才给出,之前的模糊规则已经对很多用户造成影响,让大家觉得自己被误导,浪费时间精力参与到没达成心中预期效果的活动里。
借贷流程体验
北青报记者还体验了借贷流程。要进入借贷环节,需要完善信息,包括画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并且进行动态人脸验证身份证信息。通过这些步骤后开通新浪金融账户才可以发起借贷。这个流程和很多金融借贷流程相似之处在于有身份验证和账户开通等环节。
这样的流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借贷的安全性,防止身份盗用和欺诈行为。但是从用户体验来说,步骤可能有些繁琐。尤其是一些对此不熟悉的年轻用户,可能会有步骤过于复杂导致操作困难的体验感。
应对未成年的措施
针对年轻群体借贷甚至出现很多年轻人为支持明星开通贷款功能这种现象。微博方面表示,不会对未成年人开放小额借贷。在注册时通过身份信息验证来限制年龄。这是一个金融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不具有独立承担债务的能力。
从社会层面讲,避免未成年人陷入借贷陷阱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任由未成年人借贷,会滋生各种社会问题,比如过度消费及后续还款纠纷等。
事件整体反思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金融活动推广过程中,清晰明确规则是多么重要。不准确或者模糊的规则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而一些金融产品在设计利率时也要更合理地考虑市场竞争和用户接受程度。
同时金融借贷对于用户群体要进行精准定位和合适把控。不能因为商业利益去诱导不适合借贷的群体参与,要如同微博针对未成年人那样建立健全一道防护墙。最后也给公众提个醒,在参与任何借贷和商业活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规则,不要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