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喜剧小品里的搞笑桥段,如今“花钱假装上班”竟真实落地,还吸引了不少人尝试。这一颇有些新奇的现象背后,究竟有哪些值得探究的地方?
新奇概念诞生
2024年12月,“员工给公司付费,假装上班”还只是综艺里的搞笑情节。谁能想到这一设想后来会变成现实,还受到大家欢迎。小红书上“假装上班”话题浏览量超1670万,讨论量达5.2万条,说明不少人对其很关注。
原本企业是发工资请人上班,现在却有人花钱找公司“体验”上班,这个巨大的反转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不少有闲置工位的公司看到商机,自称为“假装上班公司”,开始开拓此项业务。
提供多样服务
在闲鱼和小红书等平台,能搜到大量“假装上班公司”的招人广告,咨询者众多。这些公司一般提供全天可用的工位,有的还附带茶水、WIFI和午餐等服务,甚至有富有创意、能提供情绪价值的项目。
比如西溪乐谷创意产业园一家公司,单日租工位45元,租四天送一天;西投创智中心一家公司,老板马元在记者支付20元预约后,提供路线指引和乘梯用访客二维码,还能看到和其他忙碌公司不同的“岁月静好”氛围。
业务初见成效
马元偶然在网上看到假装上班的事,觉得有趣又能利用闲置工位,便尝试开展业务。结果反响不错,这个月他公司的八个工位已租出去七个。
工位包月价格500元,如果都能租出去,收入能覆盖水电和部分房租成本。这表明“假装上班公司”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收入的新途径,也对相关经营者有一定启发。
解压放松之选
花钱假装上班本身是一种解压活动,不少人下单体验,能实现摸鱼自由,获得超绝松弛感,就像精神按摩房。这个活动类似付费自习室,但工位费用可能相仿甚至更实惠,桌面空间或更大。
很多体验者借此暂时脱离压力大的环境,让自己紧绷的精神得到舒缓。像在职场拼搏疲惫的上班族或者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放松的净土。
适合特定人群
月租工位的人群主要是自由职业者,像从事设计、自媒体这类对工作地点无硬性要求的;还有备考人士和求职待业者。网络作者“不愿透露笔名”就表示,租工位能固定写作时间,让生活规律。
对于这些人群来说,“假装上班”不仅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工作或学习空间,还营造了类似上班的氛围感,有助于提高效率、更好规划生活。
社交尝试探索
有的人还把假装上班玩成社交局。这里人员之间没有复杂职场关系,大多是年轻人,易在游戏、聚餐等方面找到“搭子”,熟络后还会自发组织桌游、读书会等活动。
这种社交方式不仅能让参与的人摆脱传统社交中可能存在的功利性,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你是否也想尝试一下“花钱假装上班”这种新体验?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