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删作现象普遍
在玩抖音的过程中,不少朋友都会碰到这种情况。觉得自己某个作品没拍好,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就会产生删除作品的想法。像小张,有次拍了个美食视频,感觉画面不够精美,犹豫再三就把作品删掉了。这种行为其实在抖音用户群体里非常常见,那它对流量究竟有无影响?
现在很多人玩抖音,既为了记录生活,也想利用这个平台获得一些关注和流量。一旦有了不满意的作品,删除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可大家往往忽略了,这种操作可能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账号的流量情况。在删除作品前,真的有必要先了解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少量删作影响不大
少量删除作品,像只删一两个视频,对账号其实没太大影响。抖音和自媒体运营资料显示,平台不会因为你偶尔删掉一两个作品就改变对你账号的判定。例如小王,他只是删掉了一个因为光线太暗没拍好的风景视频,之后新作品的流量和之前并没有明显差异。
毕竟,账号的整体表现是由大量作品和多方面数据综合决定的。一两个作品的删除,对于账号的点赞、转发、评论、播放量等重要数据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如果只是个别作品不如意而删除,不用过于担心会影响账号流量。
批量删作后果严重
但如果是一次删除很多个作品,或者把整个账号的视频都删掉,那就会出大问题。因为账号的点赞、转发、评论、播放量等,都是平台判定账号是否受用户喜欢的重要依据。比如说小李,他一时冲动删掉了自己20多个作品,之后新上传的视频播放量直线下降,账号仿佛被打入了“冷宫”。
批量删除作品属于非正常操作,一旦平台检测到,就会觉得这个账号的运营状态不稳定,可能存在刷流量、造假等违规嫌疑。这样一来,平台就会降低账号的权重,从而影响新视频的播放量,导致账号被限流。所以,千万别轻易批量删除作品。
检查营销词汇
当账号被限流后,首先要检查有没有带有广告营销的词汇。比如在个人简介或者视频文案里出现“xx产品代理”,或者“要xxx加xx”等类似内容,就很可能被平台判定为营销过度。例如小赵,他的账号简介里写着某减肥药的代理信息,不久后账号就被限流了。
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修改。把带有广告营销的词汇去掉,让账号信息回归正常、自然。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平台对营销违规的判断,为账号恢复流量打下基础。
修正违规操作
除了营销词汇,还要检查是否有其他违规操作。像大量刷赞、买粉、互赞,搬运其他人创作的视频,一部手机连续切换几个抖音账号,这些都违反了平台规则。比如小孙,他曾经花钱买了很多粉丝,不久账号就被限流了。
对于经常切换账号的情况,要做到一机一号,避免被平台监测到异常。如果买了低质量的大量粉丝,基本很难挽救账号。但要是买的是质量高的仿真人号,且数量不大,经过养号等操作,还有可能让账号恢复正常。一定要杜绝这些违规操作,才能让账号健康发展。
内容与发布调整
还要检查作品内容是否垂直。垂直度就是发表某一领域内容的专注程度。抖音会根据用户发表的内容给账号打“标签”,然后根据“标签”推荐用户。比如小周,一会儿发美食视频,一会儿发旅行视频,内容缺乏垂直度,导致账号流量始终上不去。
同时,要检查是否发布违规视频,如涉及敏感话题、衣着暴露、说脏话等情况。发现后要及时整改。还要减少作品发布频率,把之前一天发3、4条减至每天发1条,且作品不能有广告痕迹。此外,转发其他人的热门优质作品,也能快速恢复账号权重。比如小钱,账号限流后通过转发优质作品,一段时间后流量就有所回升。
大家在玩抖音时,有没有遇到过删除作品或者账号被限流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