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峰,这个曾经被许多人追捧的私募大V,却做出种种坑害粉丝的事情,这其中的内幕令人震惊和愤怒。他的事件给众多迷信所谓金融大V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私募大V身份的崩塌
徐晓峰在许多人眼中是个有影响力的私募大V。他管理私募产品,在投资圈一度很有名气。然而,他的私募产品在去年暴跌50%后被清盘,而且现在已经全部清算。他所谓的专业形象顿时化为泡影。上海览领资产也陷入诸多问题,被法院强制执行,成异常经营机构,旗下私募产品提前清算。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光环和头衔,所谓的大V也可能是徒有其表。
众多投资者信任他而投入资金,却换来这样的结果。例如那些在他私募基金中投资的人,本以为跟着大V能获利,最后却是血本无归。
背后的割韭菜手段
徐晓峰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他和朋友陈某合作,代理分仓软件,通过发文宣传来吸引粉丝。这种分仓软件是不正规的,他明知还为之。每单收取20元左右佣金,把粉丝往陷阱里带。他根本全然不顾粉丝可能遭受的损失。
2020年6月,他明知广告链接可能有诈还多次发布,非法获利39万。他连基本的真实性都不去核实,就把虚假广告推给粉丝。投资者们可能会因为信任他的推荐而遭受诈骗或者投资失败。
缺乏职业道德之举
他是私募管理人员,具备金融知识,但是却毫无职业道德。他知道场外分仓系统违规,却为了金钱与中介合作。他本应对投资者负责,给大家带来正确的投资导向。
2019年3月他接股票交流广告被举报为诈骗链接后被禁言,但仍不改。后来又继续发布相似问题广告。他的这种做法就违背了行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他更在意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投资者的权益。
无知投资者的代价
那些轻信徐晓峰的投资小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多人可能是被他的大V光环吸引,认为他很专业可靠。像一些在他宣传下使用分仓软件投资的人,根本不知是陷阱。
那些买了他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资金出现巨大亏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迷信所谓金融大V而遭受损失的例子。所以投资者要提高自身的投资知识水平,而不是盲目跟风。
行业内的监管漏洞
徐晓峰的事件也反映出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如果监管足够严格,他公然违反规定的行为应该早被制止。在他管理的公司出现各种状况时,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
就比如他推广违规分仓软件许久才被处理,他不断发有诈骗嫌疑的广告也没被迅速制止。这说明要想保障投资者权益,一定要完善监管力度和深度。
投资应谨慎对待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不能仅仅因为某人是大V就盲目相信。投资之前应该深入了解相关信息。
比如要查看基金管理人的从业资格和业绩,核实投资项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冷静思考,比如那些夸大的广告宣传,不要轻易被吸引。以后大家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保护自己的投资财产。
徐晓峰的“翻车”事件警示了投资者,大家怎么看待投资中迷信大V这种现象?希望大家能点赞、分享此文章并积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