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浪潮中,新增破产审查案件不少见,但最终是否破产充满变数,就像曾经风光无限的C&A中国,如今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品牌起源
1841年,Clemens和August兄弟在荷兰北部小镇斯尼克,开设了一家经营布料的店铺,C&A品牌正式诞生。早年的C&A专注于布料经营,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1911年,C&A迈出重要一步,从荷兰扩张到德国,在柏林开设了第一家大型包货商场,其影响力开始在欧洲逐渐扩大。
中国业务出售
2020年,C&A做出重大决策,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科通融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收购完成后,C&A中国将公司名称由西雅衣家(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变更为西雅衣家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在当时引发业内关注,大家都在猜测C&A中国未来的走向。
线下门店现状
以上海为例,大众点评显示该品牌仅能查到青浦两家门店。消费者反映青浦门店款式少,但价格低至三折。4月18日,中国商报报道店内仅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巡视,选购的消费者寥寥无几。自被收购国内业务至2023年年底,C&A位于北京、上海等多座城市的实体店纷纷闭店。今年2月,C&A青岛乐客城店关闭,该门店开业11年,规模也曾缩减。3月31日,济南最后一家门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店因租赁合同期满关闭。
官方动态
目前,该品牌官方微信公众号“CA中国”的最后一次推送更新停留在2023年8月2日,再上一次更新是2022年。这表明在宣传和与消费者互动方面,C&A中国已经落后,无法及时向消费者传递新品信息等重要内容。
线上销售模式
2021年7月,南极电商与西雅衣家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C&A(中国)占注册资本40%,合资公司享有C&A商标在中国地区的线上商标使用权。南极电商称将拥有C&A商标(中国区)线上使用权,全盘接收、重新再造C&A线上旗舰店。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并未成功挽救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同行竞争策略
与C&A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快时尚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优衣库、ZARA、H&M等品牌,都采取了频繁与知名IP、品牌联名,强化电商布局,开拓中高端品牌等策略。它们凭借这些手段紧跟市场潮流,不断吸引消费者,而C&A却在这场竞争中逐渐掉队。
看到C&A中国如今的局面,大家觉得它还有机会重振雄风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