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在此处输出
患者咨询引发关注
2月23日,发帖博主“孤芳自赏”向记者透露,有患者在用DeepSeek查询后,就相关治疗方案存疑并向其咨询。2月16日,博主“幻空°”也发帖称上班时碰到病人拿着DeepSeek的诊断方案要求直接开药。这些情况引发对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运用的关注。
不同患者的做法表明,随着人工智能在大众中的认知度提升,越来越多患者开始将其作为就医参考,但这也给医疗秩序和医生带来新问题。
医生眼中的DeepSeek
孙医生在治疗灰指甲时认为,DeepSeek给出的处方靠谱,但关键是要准确诊断。有一次患者带诊断方案来,他开了药后回家还专门问DeepSeek遇到类似情况该咋办。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心脏内科医生明确,医院开处方不依赖人工智能,购药平台线上处方也是值班医生开,医生需对处方负责。
西安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医生提及,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工作并非新鲜事,医院之前就用软件辅助看片子,这能降低误诊率。可见,医生对人工智能辅助的应用和认知存在差异。
DeepSeek表现实例
谢远财提到,一名患者观察两三个月后,DeepSeek给出的建议和方案与医生建议基本吻合,后手术证实是微小浸润性腺癌,整体表现强大周到。在甲亢药物使用询问方面,DeepSeek也明确提示以医生处方为准,这种自知之明值得肯定。
这些实例说明,DeepSeek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建议上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它也清楚自身局限性,倡导专业医生的主导作用。
专家谈人工智能处方权
著名医改专家魏子柠指出,人工智能没有处方权,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它不能给患者开具处方。按照其药方吃药,出问题也无法担责,所以不能开这个口子。他强调DeepSeek等只能作医疗建议,处方未经医生认可,不能当专业诊断方法。
这表明,从制度层面和医疗责任角度看,人工智能开处方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被允许。
医生责任与风险
医生使用DeepSeek等作诊断辅助可行,但其内容仅作参考。若医生将其处方直接给患者用,就意味着认可该治疗方法,发生医疗事故要担责。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表示,人工智能输出内容仅作辅助参考,不能替代医生专业判断。
医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时,必须明确责任边界,不能因新技术而忽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处方上有限制,但它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如辅助看片子等功能,能有效帮助医生提高效率、减少误诊。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或许人工智能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入的层面助力医疗。
不过这需要在保证医疗安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进行,不断探索合理的应用模式和规范。
大家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在医疗领域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欢迎评论互动、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