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工厂困境
黄渝湘的父亲带着3000多元到桐乡打拼,2014年创办了羊绒大衣工厂。原本发展不错,积累了稳定大客户,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然而,命运的转折猝不及防,工厂走传统B端代工路线,却被高管带走大客户,一下子没了现金流,重新找客户又来不及,工厂陷入绝境。
资金链断裂,产品积压,工厂岌岌可危,仿佛驶向黑暗漩涡的孤舟,未来一片迷茫。父亲心急如焚,偌大的工厂何去何从成了令人头疼的难题。
转变销售思路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黄渝湘挺身而出。她最先想到的是通过线上零售将库存大衣变现,试图挽狂澜于既倒。可刚尝试就遇上平台封店一天的状况,这让她意识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格外珍贵,现金流匮乏的工厂根本经不起一点耽搁。
带着谨慎和决绝,她摸索线上销售方法,努力抓住每一个订单,就像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微弱的光,为工厂争取生机。
不同工作压力
说起工作压力,大家都知道大厂压力大。但黄渝湘觉得,大厂的压力不过是熬夜改PPT、追赶KPI,和此时挽救工厂的压力完全不能比。挽救工厂,是关乎工人饭碗、家族产业兴衰的沉重负担。
每一个决策都如走钢丝般小心翼翼,每一个订单都可能决定工厂的生死,这是她工作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煎熬。
电商平台机遇
早在黄渝湘接手前,1688的小二就“攻略”她父亲三年,希望工厂入驻。直到她回来,被小二“唯一”的说法打动,工厂才登上1688。她明白消费者都很精明,会货比三家,也清楚他们对两三千元一件衣服的期待,所以更注重品质。
除了1688,还在抖音、小红书等C端平台开拓销售渠道,把年轻风格带入工厂,慢慢形成B端+C端的销售模式。
销售策略分歧
在报价问题上,黄渝湘和父亲产生分歧。黄渝湘认为要守住利润点,报价在400 - 410元;父亲则觉得这是大客户,一年能做40 - 50万件衣服,为抓住客户可以降到350元。
父亲秉持“放长线钓大鱼”的理念,希望放弃部分利润培养客户,实现双赢;而黄渝湘有着自己对市场和利润的考量,父女俩在销售策略上激烈碰撞。
走向海外展望
如今,工厂状况逐渐好转。黄渝湘计划今年拓展海外市场,把桐乡羊绒大衣卖到海外,并且这计划已经实现了一部分。她的努力卓有成效,90%的厂二代已接手家里工厂业务,其中54%接手超三年且能完全独立决策。
黄渝湘花两年把接近“破产”的工厂救回,销售额还超过父亲经营时期。她的商业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能否打造出更辉煌的商业版图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