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初现
2018 年 7 月,快手系统升级,提现功能出现漏洞。“羊毛党”们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发现了这个“赚钱”机会。在北京海淀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例中,“羊毛党”的疯狂盗刷就此拉开序幕。这一漏洞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一些人心中的贪念被激发。
小许原本靠打工为生,生活普通。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问贵州老家的大哥要钱,结果大哥痛快给了 500 元,还称发现了快手的漏洞能赚钱,小许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初涉其中
小许对此事心存疑虑,上网查询这种利用漏洞赚钱是否违法,答案却五花八门,这让缺钱的他最终动了心,决定加入盗刷活动。他和老乡胡某把快手账号等一系列信息交给大哥,提供验证码后,不到两小时就各获利七千元。
小许和胡某尝到甜头后并不满足,他们又从朋友处找来多组快手账号,又各获利 1.6 万元。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钱财,却让他们沉浸在“轻松赚钱”的喜悦中,全然不顾背后的违法风险。
利益链条
喝酒期间,小许的朋友蔡某接到“小熊猫”的电话,对方想收租快手账号用于盗刷,获利五五分成。“小熊猫”在 12 天里通过收购 10 组他人账号,累计盗刷 125 万余元,成为盗刷团伙中的一个分支。
类似“小熊猫”这样的人在整个“羊毛党”盗刷利益链条中还有很多,他们相互勾结,利用这个漏洞疯狂敛财。直到快手发现数据异常时,“羊毛党”在 24 天里共发起 4629 笔订单,恶意盗刷超 672 万元。
法律审判
“小熊猫”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半,罚金 11 万元,还被责令退赔 125 万余元。面对法律的制裁,他的贪婪付出了沉重代价。案件主审法官强调,利用系统漏洞非法取财是违法的。
法官形象地比喻,漏洞就像敞开的房门,但房间里的钱他人不能非法占有,处于他人控制下的合法财产,即便安全防控措施有疏漏,任何人也不得非法占有,提供账号者同样属于从严打击范围。
底层罪责
小许直到被抓也不清楚盗刷的具体方法,就连他的上线大哥也不知道。尽管如此,法官强调,即便小许处于黑产链条最底端,也在打击范围内。利用小许提供的账号,“小熊猫”总共盗刷九万元,小许只分得两万元,但他仍被要求退赔九万元。
在法院判决中,小许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法官认为,他明知提供账号被用于盗刷但依然提供,虽对违法性认知不明确,但不影响主观心态认定,打击黑产需从前后端全面着手。
警示意义
这起案件警示了广大群众,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即便像小许这样自认为只是参与了一点边缘环节的人,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网络平台应加强安全防控,防止类似漏洞再次出现。
每一个人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共同维护安全、合法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