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后端服务特性
微博作为偏后端的产品,提供固定量接口,像信息流、用户、关系接口等。以信息流为核心,它周围的用户、关系及通知等主路径服务都在内部平台,这些构成核心服务。好比是坚实的底座,支撑着微博众多功能的运行,为大量用户提供平稳体验。
微博在开发和运维上极为重视应用层,比如建立完善SLA体系。在代码层面做针对性改造,在数据层面进行收集处理,以此提高服务质量。2024年的多项数据表明,采用这套体系后,服务稳定性提升明显,用户体验得到很大改善。
防御体系升级之路
微博防御体系正从标准化向可视化、自动化演进,最终目标是智能化。早期防御依赖标准流程,随着规模扩大,这种方式效率变低。如今,利用先进技术将防御体系呈现得直观清晰,还可自动响应处理问题。
当平台规模成长到一定阶段,实现工具系统化和运维标准化是必然要求。将多个运维系统整合为运维平台后,能极大提升运维效率,便于集中管理和操作,减少人力成本,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运维平台搭建工作
搭建运维平台,要让系统平台化、数据API化和运维服务化。日常工作涵盖需求对接、完善监控警报、代码发布和回滚、服务扩缩容等。其中,配管是核心,需求可分机器基础配置、机房相关和业务相关三类。
借鉴配管工具Puppet后,许多需求标准化。原本手工管理的配置现在可UI化,在页面修改配置后通过Puppet API下发,大幅提高配置管理效率,节省运维时间。
运维管理系统构建
内部构建的运维管理系统Jpool,是通用集群管理平台。包含用户权限、资源管理、配置管理等核心模块。它为平台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让各项任务分工明确、管理清晰。
整合工单流程变更、配管系统、负载均衡系统等工具系统,形成完整运维平台。建成后可进行多种日常变更操作,如服务部署变更、扩容缩容等,全方位满足业务运维需求。
日常运维操作实施
运维平台支持多种日常操作,如Puppet/Nginx变更、服务降级封禁等。平台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确保整体服务稳定。在业务高峰时期,可通过扩容保障服务质量;低谷时缩容节约成本。
对于一些特殊操作,如流量切换、限流、数据修复等,也可在运维平台完成。运维人员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处理多种问题,提高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成本优化与自动化探索
成本优化方面,微博采用公有云与私有云结合。可伸缩业务利用公有云,私有云内部弹性部署。这样既能满足业务动态需求,又能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在运维自动化基础上迈向“无人值守”。监控收集业务指标,利用任务通道抽象操作库,结合流程引擎进行统一任务编排。掌握这四大核心内容,平台和自动化建设将更为顺畅。
大家认为微博运维体系未来还会有哪些创新发展方向?欢迎评论留言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