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曝难止
尽管“网络水军”地下产业链多次被曝光,却依旧活跃。记者在网上搜索“水军”,排名靠前的是打着“网络营销公司”旗号的“水军公司”。他们给自己穿上“马甲”,隐藏真实身份,持续进行着刷流量等不正当业务,丝毫未受曝光影响,在网络中肆意生存。
资深网络安全工程师李翔称“网络水军”由来已久,几乎遍布网络空间。新网络社区不断涌现,“水军”也随之侵入新平台,每个平台都有百万级“水军”,总数或超千万。
业务广泛
公司的谢经理表示,他们已从事“水军”业务三年多,业务范围涵盖众多能想到的平台。以微信公众号刷流量为例,刷阅读量按“万”计算,300 元可刷 1 万阅读量。一篇“10 万 +”爆款文,花 3000 元左右就能靠“水军”打造。
当记者询问刷粉丝数价格,谢经理说需查询,人工刷 5 毛钱 1 个,机器刷价格因账号可能被屏蔽存在不确定性。“水军”业务的多样性可见一斑,只要客户有需求,他们几乎都能操作。
账号分类
目前成熟的“网络水军”账号可分为机器人账号和真人账号。机器人账号多在网络社区建立初期,由网络黑产从业人员用邮箱和手机号注册。如今一些平台还出现了 AI“水军”,这对平台后台的反作弊和风控系统提出了更高挑战。
真人账号虽本质是用户账号,但即便被确认为“水军”账号封禁,还能通过申诉恢复。这种可恢复性使得“网络水军”的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他们总能找到“重生”的办法来继续开展业务。
规模无上限
谢经理强调“多大的量都可以刷,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依托大量的“水军”账号,无论是小品牌的推广,还是大品牌的刷量需求,他们都能满足。这种大规模的刷量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信息的真实和公平。
在这种无视规则的操作下,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虚假的流量和数据,让消费者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也破坏了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众多正规的创作者和企业可能因为没有参与“水军”行为,而被虚假数据掩盖,无法获得应有的关注。
整治难点
整治“网络水军”关键在于落实《网络安全法》中的网络实名制。若能彻底落实,确认“水军”账号可封禁账号所有者,一定程度上能打击“水军”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李翔指出,真人“水军”账号可申诉恢复,“网络水军”一定程度上为平台贡献了流量,平台出于对流量的需求表现出默许态度。这使得整治工作受到平台的阻碍,难以形成一以贯之的有力措施。
治理方向
要治理“网络水军”,一个层次是可知,需通过技术或数据掌握“水军”数量、行为规律。比如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水军”账号的活动特点,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流量或行为模式,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水军”公司的处罚,不光是封禁账号,对于背后的操作者要给予法律制裁。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望根除“网络水军”这一网络毒瘤。
大家觉得在现有情况下,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落实网络实名制来打击“网络水军”?快来评论区留言,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