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起源
微博其实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从个人主页到博客,最后演变成如今的微博。2010年左右,它开始崭露头角。最初的设定,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文字限制在140字以内。在国外有twitter,国内则快速发展起新浪、腾讯等微博平台,新浪凭借着资源优势处于领先。
短短3年内,微博独立用户增长到1亿9千万,日均递增30万,日均发送微博6500万条。这数据的背后,是微博逐渐成为国际大事如美国大选、伊朗危机等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微博的特点
微博是基于单向用户关系的。它为普通人提供了表达、分享和沟通的平台,具有自发传播的特性。每个用户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想法和动态,还能轻松分享到社交网络中。与传统交流方式不同,微博有助于传播行为向人的主体回归,能形成深度互动,用户能随时与他人交流,影响着用户的认同感,从而增加了用户粘性。
通过微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短平快”。不管你是普通大众,还是普通人的“偶像”,双方都能在微博上进行交流,关注者可以实时了解到被关注者正在做什么,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微博的功能与使用
在功能方面,微博是个人媒体的高效建立途径。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鲜事,表达观点和感受。同时,也是一个社交平台,能和朋友互动分享。使用起来很方便,既可以通过计算机在网页端操作,还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更新信息。
只要拿起手机打开微博应用,用户就能轻松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还能参与话题讨论、转发他人微博。既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人,也能被他人关注,形成独特的社交网络。在生活中,吃饭、旅行等各种场景都能发微博分享。
国内主要微博平台
国内主要的微博有新浪、腾讯、139说客、搜狐四家。其中,新浪微博居于领先地位,凭借其强大的名人资源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国内第一微博产品。很多明星、公众人物都聚集在此,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腾讯微博依托QQ庞大的用户基础,也有一定的用户群体。139说客相对较为封闭,用户规模和影响力较小。搜狐微博在竞争中虽然也有自己的特点,但相比前两者在整体表现上略显逊色。
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优势
微博和手机的无缝结合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日常沟通方面,它实现了任何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比如在某个周末早晨,即便不熟悉、没有对方电话或QQ号,也能在微博上轻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聊天,像普通人也可能和任志强这样的名人畅快交流。
在新闻获取和发布上,它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在公车上、厕所里等任何地方,用户都能从关注的新闻周刊、政府机构获得一手资料。还能在现场进行直播,例如李开复就常用微博实时分享信息,这比传统“新闻发布会”更快更真实。
微博的营销价值
微博是口碑营销的绝佳地。首先,微博里都是真实的用户,他们会对产品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有时候对产品只言片语的感受,才是最能反映真实体验的,很容易引起其他用户的共鸣。
微博营销最核心的就是转发机制,一条有价值的产品信息会被不停转发,从而快速传播开来。比如一些美妆产品,用户试用后觉得不错发微博分享,经大量转发后就能吸引更多潜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