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滴滴打车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滴滴推出跑腿业务,这既可能是对市场新需求的及时响应,也可能面临着诸多挑战,这无疑成为大众的关注点所在。
滴滴跑腿登场
滴滴跑腿上线是基于现实需求的。一方面,消费者存在着让司机送东西的潜在需求。此前虽然是个别尝试,但如今滴滴将此需求变成了一项正式的业务服务。比如在一些生活用品急需的情况下,滴滴跑腿提供蔬菜、粮油、药品等物资的代买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滴滴本身而言,受到当下人员出行锐减的影响,网约车和代驾业务量骤减,营收下降。开启跑腿业务为其增加新的营收渠道提供了可能。
代驾司机转型也是一大重点。符合条件且经过培训的滴滴代驾司机可成为跑腿员。在杭州就有代驾小哥尝试转为跑腿服务,但他表示若有选择还是想做代驾,这反映出代驾司机对于传统业务的依赖性。并且滴滴代驾司机日常骑行电动车接单,这也为转型跑腿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试点城市
目前滴滴选择了杭州和成都进行试点。这两个城市有着非常好的用户基础。在试点中,滴滴可以收集用户反馈,进而打磨好产品和服务。例如对服务的满意度、跑腿费用的合理性等各方面的信息。等试点城市完善后,就会逐步扩大城市范围,如果全国铺开,数百万代驾司机能参与到跑腿业务中。许多在业务未铺开城市的潜在用户和司机都在关注着这次试点的成果和进展。
滴滴面临竞争
在运货领域,美团、顺丰、阿里、京东这些企业有更好的业务经验。他们已经在配送货物方面深耕许久。以美团为例,其有明确的跑腿计费规则,3公里内基础配送费为10元。而滴滴跑腿尚在初建阶段,从立项到上线仅一周时间,人员、业务等各方面还在不断调整。滴滴如果想要在跑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快速学习和适应这个新的业务模式。
服务体验问题
当前滴滴跑腿还存在一些服务体验上的问题。像身在湖北的作者想为杭州的朋友下单跑腿服务,却无法在收货信息栏修改城市定位。作者通过官方微博询问异地下单的问题,截至发稿前工作人员还未给出有效答复。这说明滴滴在跑腿业务细则、订单系统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业务转变的潜力
滴滴从“运人”转向“运货”有一定的潜力。滴滴在“运人”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渗透率优势,如今只需要用户接受这种业务的转变。并且如今滴滴拿到了保险牌照,这为其业务发展增加了保障。滴滴希望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代驾师傅有更多收入渠道。
市场机会与前景
疫情期间,接送人的业务需求降低,但跑腿送货上门的需求激增。这对于滴滴来说是新的市场机会。虽然当前面临着很多挑战,但长远来看,如果滴滴能解决现有问题,发挥其代驾司机资源的优势,逐步提高服务质量,这个新业务或许能成为其新的增长引擎。
看到如此复杂的滴滴跑腿业务现状以及未来的潜力和挑战,那你们看好滴滴跑腿未来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