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中,微博介入基金销售是一个颇有趣的现象。其既有流量优势,又面临诸多问题,像数据差异、大V组合模式争议以及用户体验感不佳等,这些都影响着微博基金销售的发展前景。
微博基金销售的背景
微博拥有较长时间的基金展示页面,背后依托新浪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新浪仓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早在2011年8月成立,2014年3月获批基金销售资质。这是微博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基础。微博庞大的流量成为其优势,毕竟流量热度在商业运营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微博独特的社交属性,使其与基金销售相结合,或许能开拓新的市场局面。微博用户众多且活跃,投资者可以在这里获取基金公司众多信息,这对基金销售有着深远影响。
微博上的基金公司数据展示
在微博平台搜索基金公司能看到详细信息。例如易方达基金,微博显示其管理规模15602亿元,旗下基金244只,基金经理61人。但天天基金的数据却与之有出入,天天基金显示在管规模为15444.51亿元、基金数量428只、基金经理62人。这种数据差异难免会让投资者产生疑惑。
这些数据的差异可能源于数据统计的时间、标准不同。投资者在参考这些数据时就需要谨慎辨别。否则可能会因为不准确的数据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追捧与大V基金组合
不少投资者像粉丝追捧明星一样追捧基金经理。一些基金经理还有自己的“后援会”账号。同时财经自媒体发展下大V建立基金组合,投资者可一键跟投。比如发车型组合,主理人确定发车买卖的产品、金额和比例,投资者跟投。
大V组合这种模式,对于投资者而言有着便捷和信任的因素。但也存在风险,比如大V的投资水平参差不齐,且可能在组合构建中有自身利益考量。
新浪仓石的服务定位
新浪仓石基金依托新浪和微博的优势,想提供一站式基金理财服务。包含提供产品、资讯、咨询、交易、社交等服务。这在理念上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多种需求。
但在实际操作上可能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一站式服务可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资讯的准确性、交易的便捷性等等都是考验。
蚂蚁基金与大V模式的差异
蚂蚁基金在大V组合模式上与其他平台不同,明确表示不采纳,希望大V做知识科普而不是“带货”。这可能是出于对投资者保护的考虑。蚂蚁集团还鼓励大V考基金从业资格提升专业度。
这种差异性体现了不同平台对于大V角色定位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投资者引导方向的不同选择。
微博基金销售的现状与前景
有坐拥20万粉丝的基金大V看淡微博的基金销售业务,认为保有量少,产品体验一般。虽然微博积极上新,但是投资者并不习惯在这里买基金。
而且政策方面,个人基金组合的合规性还不明确,如果未来个人投顾需要持牌,也会影响微博基金销售发展。目前微博基金销售业务发展面临不少挑战,未来走向还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