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砍价大家都不陌生,为免费拿商品,很多人到处找互助团。但这背后规则复杂、争议不断,今天咱们就深入聊聊。
砍价规则解读
砍价有严格时间限制,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不然就白忙活。比如你砍一台平板电脑,辛苦邀请很多人砍价,结果超了24小时,那就前功尽弃。而且每人每天只有3刀使用权限,过了当天就不能再帮别人砍,到24点才恢复。像上班族白天忙,可能好不容易有空想帮朋友砍价,却发现当天刀数已用完。
新老用户区别大,新用户砍价额度明显大于老用户。越到后面,砍价难度飙升。开始砍的时候,几十块很轻松,但快到零元时,可能砍一刀就0.01元,让人崩溃。有次我朋友砍一部手机,前期很顺利,最后剩几块钱时,邀请好多新用户才成功。
互助团的必要性
因为每人每天刀数有限,所以互助团很有必要。群里人越多,大家能交换砍价的机会就越多。一般市面上常见的有200人大群、500人大群。群里人多了,你今天帮我砍,明天我帮你砍,就能提高砍价成功的几率。就像一群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每个人贡献自己的3刀。
而且互助团还可以和群成员换刀,你开个小号,再找朋友,这样刀数更多。比如你和群友A换刀,同时用小号和朋友的号跟其他人换,相当于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砍价成功率就大大提升。
商品实际价值
拼多多上一些宣称价值高的商品,实际价值可能很低。市场价值200的东西,在拼多多搜索标题可能显示实际价值30 - 40元。而且这显示的实际价值没准也是假的。有些商家为吸引用户砍价,故意抬高原价。比如一款标价100元的电动玩具,实际可能成本就20元。
前期砍价很容易给人希望,一开始大刀阔斧,一下砍七八块,感觉邀请十几二十个好友就能免费拿到。但实际上越往后越难,后面一个好友只能砍0.02元,这种落差让很多人抱怨。就像爬山,开始很轻松,后面却异常艰难。
推广机制潜规则
拼多多通过砍价模式,省去了一大笔广告费,让所有人都在给它免费做推广。用户为了砍价成功,会不断邀请朋友帮忙,无形之中帮拼多多做了宣传。比如一个用户为砍一台冰箱,把链接发给了身边几十个人,这些人又可能去下载拼多多、使用它。
很多原本不了解拼多多的人,因为朋友的邀请而接触到这个平台。而且拼多多还会鼓励大家分享到更多群里,扩大传播范围。这种推广模式就像病毒式传播,快速又广泛。
用户心态矛盾
很多用户一边使用拼多多,一边鄙视它。不只是精英阶层,很多普通用户也很厌烦。像我认识的娃娃,在某餐饮店会员群里,他说拼多多是他最烦的APP。原因是朋友经常发链接让他砍价,APP和公众号还发太多消息,很难关掉。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拼多多互砍群里。原来是为了帮别人砍价才进群。可是第二天他自己也群发扫码领电动滑板车的消息,这就很矛盾。多数人被拼多多上的低质商品骗过,但还是会为了免费商品继续参与砍价。
返利与红包福利
除了砍价,拼多多还有返利和红包福利。为了方便大家抢红包,超级返利机器人开放了红包领取入口。只要添加返利机器人,不仅可以每天领双十一超级红包,还能查内部优惠券和商家返利。就像淘宝,很多优惠券和返利必须通过返利机器人才能看到和拿到。
对于经常淘宝的人来说,返利和优惠券能省不少钱。如果没有淘宝返利机器人,这些优惠就享受不到。所以这也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在购物和砍价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福利。
大家在参与拼多多砍价和使用返利机器人时,遇到过哪些有趣或无奈的事情?欢迎评论分享,觉得有用就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