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货款冻结难题
近期,不少得物卖家遭遇闹心事。有用户向WEMONEY研究室投诉,在得物出售商品成交后,得物以各种理由冻结货款。该用户和微信支付客服核实,账户毫无异常,可货款在成交半个月后才结清。部分专业商家更惨,账上十万货款被冻结,无法提现,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资金周转。
商家们本指望着通过得物平台顺畅交易,获取收益,谁料遇到这般难题。这不仅打击了卖家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的日常经营陷入困境,不知何时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得物支付方式多样
WEMONEY研究室为验证得物支付交易业务,亲测后发现选择多样。购买商品时,用户能跳转微信或支付宝支付,也可选银行卡、花呗分期、信用卡分期等方式。付款成功的微信支付账单显示,收款方是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得物运营主体。
看似多样的支付方式,给用户带来不少便利。无论用户习惯哪种支付途径,都能在得物找到合适的方式。不过,这些支付背后的资金流向和相关问题,却值得深入探究。
卖家结算规则待解
在得物App,个人注册成卖家后可交易潮流商品。《个人卖家服务费用及交易规则》提到,选7天无理由退货的卖家,平台在买家确认收货次日起7天后结算。但实际中卖家货款冻结,那这个规则能否保障卖家利益受到质疑。
如果规则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落实,那对于卖家而言将损失巨大。卖家把商品放上平台,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在回款环节遇到阻碍,这显然违背了规则设立的初衷。
“二清”问题存风险
天眼查显示,得物运营公司未入股三方支付牌照公司。用户在得物下单,平台代收货款再分账,资金会在平台停滞,形成“二清”和“资金池”。经济学家余丰慧指出,得物存在“大商户结算”模式,有归集资金行为,存在“二清”问题。
“二清”问题一直是支付行业的敏感点,会带来诸多风险。一旦平台出现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买家和卖家的资金安全都将受到威胁,整个交易体系也会陷入混乱。
资金流向待明确
从研究室体验来看,得物将用户货款流向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得物账户。但买家付款后资金流向究竟怎样,还缺乏明确说明。得物这种操作是否合规,资金是否安全合理存放,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资金流向不明,就像迷雾笼罩交易过程。买家和卖家都不清楚自己的钱去了哪里,是否得到妥善管理,这会让他们对平台的信任大打折扣。
“先用后付”惹争议
当下网购流行“先用后付”,得物部分平台却未提前告知消费者,将其变为默认支付方式,引发消费者不满。虽客服解释为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但这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消费者理应在支付方式上有自主决定权。平台自作主张的做法,破坏了公平交易环境,也损害了自身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你在得物购物或卖货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支付难题?快来评论区分享,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