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发展争议
说“传统互联网企业”这个提法对快手刺耳且未必公平,毕竟快手才七岁。二十年来,互联网企业扩张、砸钱拉用户然后上市的套路已常见且祛魅。对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而言,虽靠推送算法吸引用户,但发展有其独特问题。
不过快手当下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盈利方面到底能否跳出互联网企业既往困境,是大家关注的点。
平台与生产者关系
短视频平台看似掌控着大量用户注意力,实际上内容生产者对平台很关键。在短视频领域,与其说内容生产者依赖平台,不如说平台依赖他们,像快手众多创作者产出的多元内容,才能持续吸引用户。
内容生产者有了好作品,平台才有流量和关注,要是他们积极性降低,平台发展必然受影响。
盈利能力天花板
短视频平台不仅相对竞争有弱势,绝对盈利能力也可能存在天花板。影视作品等长视频以及音乐内容是常态化精神需求,带来规模化稳定收入。
短视频若想靠挖掘生活刺激用户付费,道路有限。像快手2020年上半年其他收入8.1亿就算都算带货收入,货币化率不到1%,和拼多多等电商差距大。
技术硬核与发展
提到像曾经的“暴风科技”这种更“技术硬核”的企业。它原名“暴风科技”,核心是在线视频服务软件,到现在还在更新能为用户播放,有一定技术根基。
现在企业名称改变可能也影响发展,比如冯鑫把公司名从“科技”改成“集团”,被认为有“老人”思维,影响公司形象塑造与市场认知。
科技与借贷乱象
网络借贷P2P常宣传“资金秒到账”,风格看似可喜,但到底是靠科技精算还是“毛估估”多给,令人存疑。一些网络贷款企业以科技公司自命,实则科技围绕金融服务且成就有限。
投资者如果不清楚企业科技程度、能力和限制就投资,让企业估值飞升。像网络贷款公司列出空洞资金用途能募集1100多亿,凸显市场问题。
资本市场要求
资本市场需要企业说明可持续盈利能力,而不只是已有盈利。当下一些企业招股说明空洞却能大量募资,这种现象是市场奇观,也在提醒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注企业实质。
企业要在市场上持续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盈利能力,顺应市场对企业盈利的要求。
大家觉得互联网企业应如何突破盈利天花板,提高可持续盈利能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