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行业,数据造假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而普通的商家和用户又在这个过程中遭受着怎样的欺骗?这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直播刷量现象普遍
直播刷人气、刷量在这个行业是一个可操作的事情。它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里面涉及到众多的主体,包括主播自己、刷量公司以及平台官方。像多家刷量公司给出不同平台的价目表便是证据,快手的活粉价格,抖音的涨粉价格等,都显示出这个市场的存在与活跃。在2019年年初开始,抖音有用户反馈Dou+推广过来的粉丝出现僵尸粉,整个平台数据真实性大打折扣。
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平台生态的健康发展,对于那些想要依靠真实流量来发展的主播是不公平的。商家想要通过有影响力的主播带货,往往也是基于主播的数据,但这些虚假数据就可能导致商家的投入打了水漂。
不同平台的推广模式
抖音和快手有着不同的直播推广模式。抖音的Dou+功能从最初的视频内容到如今有了直播热门业务,主播有了更多引流方式,但留存率的保证还需要进行视频内容运营。而快手是按照效果计费,比如中午和晚上高峰期出价高进人快。不同的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出发点,但刷量问题却严重影响了这些推广模式原本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快手的这种计费模式可能会让一些人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刷量的手段。抖音的推广业务则因为刷量的存在,让真正想推广的主播难以获得有效的流量支持,导致推广效果不佳,浪费资源和时间。
平台官方的动作
有的直播平台自身的一些操作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一些平台会自带机器人,像检索直播间最高频弹幕再安排机器人刷相同评论。这种官方的行为直接参与到数据的伪造过程中间。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营造热闹的直播氛围,吸引更多的观众,留住现有的用户。
这其实是对用户的一种欺骗行为。观众看到一些虚假的弹幕可能就会影响自己的观看体验,并且会改变对主播人气的判断。对于主播来说,这种刷量带来的热度也只是一时的,无法真正衡量主播的实力和价值。
背后的利益链
在这个刷量现象背后是复杂的利益链。刷量公司为了赚钱,提供各种刷量服务。对于主播来说,如果有了足够的数据量,就可以接更多的广告,赚取更多的收入比如开通购物车需要达到一定粉丝基数等要求。而平台如果数据好看了,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赞助商等资源。
然而,这种利益链是以伤害消费者和诚信主播的利益为代价的。商家可能因为虚假的数据在带货过程中收获很少,消费者也可能因为虚假的数据购买到不符合期望的产品,不信守规则的主播则可能抢占了诚信主播的资源机会。
数据造假的危害
数据造假危害诸多。对商家来说,当他们和主播合作时,投入的推广费用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为数据是假的无法转化为实际销售额。针对普通观众,他们可能会被误导进入一些没有质量的直播间或者购买到不好的产品。
对于整个直播行业的发展,因为数据造假失去了公信力,可持续发展会受到阻碍。例如想真实发展的小主播会失去机会,产品好的商家因为不信任而不再投入直播渠道等情况。
行业该如何整顿
这个行业迫切需要整顿。一方面平台要加强监管,识别并打击刷量行为。严格审查像机器人刷弹幕这些可疑行为。另一方面,应该提高主播进入门槛,保证主播质量,而不是单纯以数据为依据。
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方的诚信意识。诚信的主播应该抵制刷量行为,让自身凭借真实力发展。观众也要提高甄别能力,共同抵制虚假数据。最后想问各位读者,您在观看直播时发现过数据造假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