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很多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各个平台发光发热。然而,就像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创作者,遇到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平台流量差异,这是不少创作者的痛点。
加入中视频计划前的抖音流量
以前没做中视频的时候,在抖音随便发个短视频,播放量都不差。几分钟制作的短视频能有2000播放量,即便最低也有500左右,那个时候抖音的流量似乎很容易获取。创作者在这个平台上轻松就能获得一定的曝光量,这也给创作者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感觉在抖音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对于一些想要快速展现自己作品的人来说,这样的流量数据是很诱人的。
但是当时或许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在另一个平台制作内容,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自己原本以为在抖音上的流量获取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有可能会更好。
加入中视频计划后的西瓜流量
他加入中视频计划后情况就变了。从第5条视频开始走中视频路线,在西瓜上播放量有高有低。像第一个视频有858播放量,而第一天之后就没再增长。第二个视频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结果只有100多播放量。不过第三个视频又有起色,1000多播放量,展现量达到9000。这些数据说明西瓜平台的流量规律难以捉摸,创作者得跟着平台的“脾气”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
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原本以为花费更多心思会得到相应回报,可事实并非如此,让创作者在西瓜平台有点不知所措。
抖音流量的反转
之前西瓜上表现还行的第四个视频,到了抖音竟然意外获得接近2000的播放量,可在西瓜上却只有100多播放量。这就很奇怪了,同样的作品在不同平台有着巨大反差。之前西瓜表现好的时候抖音不行,现在抖音好了西瓜又不行。这就打破了我们认为在不同平台流量会趋同的想法,是平台算法不同,还是用户喜好根本不一样?
这让创作者开始重新审视两个平台,怀疑是不是之前对两个平台的定位有偏差。
可能的原因分析
平台算法肯定起到很大作用。抖音可能更倾向于最初那种短视频形式,对于这种较为精致的中视频,它的推荐机制没有完全适配。西瓜视频也许更看重视频的某些内在特质,例如内容深度之类的。其次,用户群体差异也不容忽视。抖音的年轻用户可能更多,他们对短视频的趣味要求更高。西瓜视频用户成分可能更复杂,他们的观看喜好更偏向实用或深度的内容。
有很多创作者想要搞清楚这些区别,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调整创作内容和形式,不然总是在这种不平衡的流量状况下会很迷茫。
创作者的沮丧与困惑
创作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视频,结果在不同平台却得到这样意想不到的流量结果。从自信心满满到被接二连三的打击,会非常沮丧。明明自己尽力了,视频质量也还可以,却找不到流量高低的规律。本来计划好好做中视频,结果却是西瓜流量不稳,抖音一会儿行一会儿不行,这让计划变得难以推进。
创作热情也被这些捉摸不透的流量数据一点点消磨,毕竟每个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不是像这样一头雾水。
对未来流量的期待
尽管之前遇到这么多问题,创作者还是在为17000播放量努力。希望能在未来找到更适合在两个平台发展的模式。可能需要再深入了解平台差异,调整创作思路。或者希望平台能优化算法,让优质内容不管在哪里都能有稳定的流量。
创作者们都期待着能有一种平衡的状态,让自己的作品在不同平台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而不会再被这巨大的流量差异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