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助力免单活动可是相当吸引人的,有的人为了免单到处求亲友助力,但对到底怎么才算成功助力却有点迷糊,这就很让人为之纠结。
满足指定助力人数
要想在拼多多助力免单活动中成功,达到指定的助力人数是关键。商家既然设定了这个门槛,那就必须跨过。比如说北京的一位消费者李女士,参加过一次助力免单活动。商家要求30人助力。她开始只邀请了20人,结果就没能获得免单。不同的商家不同的商品助力人数要求不太一样,有时候可能是10个人,有时候可能更多。所以参与活动时要先看清这个要求,不然前面的邀请可能就白费了。这也是最基础的规则,是后续享受免单或者优惠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查看助力人数的进展情况,如此才能心里有数。
从实际出发,有时候虽然人数达到了,但可能会存在系统延迟等情况。像上海的张先生就遇见过。明明已经有35人助力了,超过了商家的30人要求,可系统显示助力未成功。张先生等了大概5分钟后,才显示成功。所以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不要在人数刚达标就立马判断为助力成功。
选择合适助力时机
拼多多的助力免单活动是有限时性的。广州的一位大学生小王就分享过自己的经验。有次他参加活动,一开始没太在意时间,过了几天后才开始大力邀请亲友助力。但那时候距离活动结束只剩下几个小时了,很多亲友都没能及时助力。最后还差几个人就没能成功。要是他早点开始在活动初期就邀请,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这就提醒大家,活动开始时就要尽快规划助力的时间安排。
不同的时间段,人们的参与意愿可能也不同。比如在工作日的白天,大家都在忙工作或者学习,可能看到助力邀请也没空理。但是晚上下班或者放学后,人们就比较有闲情逸致来帮忙助力了。了解这个规律,就可以在时间上有更好的安排,提高助力成功的可能性。
多渠道邀请助力
只依靠单一的渠道去邀请助力,那范围可就太小了。山东的赵女士参加活动时,开始只在自己的一个小微信群里发了助力邀请。结果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后来她想到扩大范围,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几个大的微信群以及短信上都发了邀请。那响应的朋友数量就明显增多了。利用社交媒体可以触达很多平时联系不多的朋友同事。短信虽然现在用的人相对少些但也能联系到一些不怎么用社交软件的人。
不同渠道还有不同的优势。微信群里基本都是比较熟悉的亲友,助力起来可能更方便迅速。社交媒体上则可能有很多潜在的人脉,说不定他们也会乐于帮忙。把这些渠道都综合利用起来,就能让自己的助力信息被更多人看到和参与。
清晰告知助力方法
很多时候人们没助力成功不是不想帮,而是不知道怎么操作。有位杭州的刘先生参加活动,请朋友助力。朋友虽然有心帮他,但收到短信看不出在哪里点击助力。后来刘先生重新发了一个详细说明如何点击邀请链接进行助力的短信,朋友很轻松就完成了助力。这就显示出清楚告知助力方法有多重要。
有些人可能觉得发个二维码或者链接就够了,但其实不是。很多不熟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操作。把步骤详细写清楚,比如先打开拼多多APP然后找到某个入口再点击助力等,这样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助力失败情况。
确保亲友符合要求
拼多多助力要求亲友是真实活跃的用户。像河北的周女士遇到过一件烦心事。她邀请了一些看起来像是好友的人助力,结果系统判定无效。后来才发现其中有几个是僵尸号。这就大增了助力失败的风险。在邀请之前也要先确认一下对方的账号是否活跃是否是真实的人在用。
如果不小心邀请了不符合要求的用户,那之前的辛苦可能就白费了。而且每次重新邀请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要考虑会不会给其他亲友造成困扰。
理性对待助力免单
虽然助力免单很诱人,但还是要理性。武汉的孙女士曾经为了一个免单商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邀请助力。最后虽然免单了,但是拿到手的商品质量却不好,售后服务也差。这就让她觉得之前的投入有些不值。在参与活动之前,要先对商品有一定了解,比如查看商品的评价、商家的信誉等。要把商品本身的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都考虑进去,不能只盯着免单的优惠。
理性对待助力免单有助于在享受优惠的同时还能获得较好的购物体验。也只有这样,在拼多多上的购物才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那么你在参与拼多多助力免单活动时,会先做哪些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