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看起来一片繁荣,漂亮的数据背后实则暗藏数据造假、虚假人气等黑灰产,这一现象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损害了消费者和诚信商家的利益,实在令人咂舌。
数据造假现象
南都记者调查揭示出这个行业的黑暗面。雪梨直播后的“刷单”失误曝光,网红直播也会涉及数据造假。在二手电商平台,黑灰产公然售卖粉丝数量、观看人数等数据提升业务。这些行为让直播数据不再真实,破坏了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这种造假现像并非只在一两个平台存在,而是广泛地渗透在整个直播卖货行业之中。
这些违规操作在淘宝、抖音、快手等颇多知名平台都有涉及。众多商家声称能帮新开的店铺刷粉刷赞,把虚假的数据做起来。他们不在乎是否合法,仿佛形成了一种行业内默认的风气。
刷量方式多样
直播卖货数据造假手段繁多。从专门的刷量软件到系统化的刷量网站,应有尽有。在二手平台上的刷量软件售价500元,可以设置亲密度任务、冲榜等众多功能。司X网络这个网站,有针对淘宝、抖音等多平台的刷量业务,像60元20人的真人互动套餐。这些刷量的操作设计得似乎很“周全”,试图疯狂骗过平台和大众的眼睛。
刷量涉及的服务多样,从点赞、粉丝数量到观看人数、互动信息等都能刷。例如有快手协议软件,仅需5元就能买到20个直播人气24小时的服务。这种低价就可以购买虚假人气,让不少不良商家动了歪心思,对整个行业信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平台规则与现实矛盾
各平台都有相应的直播规则,比如淘宝直播对店铺开直播间在等级、销量、成交金额等方面有要求。然而,现实却是众多商家宣称可以代理直播间开通和获取浮现权,售价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且无标准定价。如“AAA淘X直播”能以1300元代开直播权限,还承诺3 - 7天内保证通过。平台规则在这些黑灰产面前仿佛成了一纸空文。
这些规则没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是因为违规操作容易实现且违规成本低。只要有利益可图,就会有商家和黑灰产从业者冒险,同时平台对这些违规操作的查处并没有十分严格,这就导致这种乱象不断滋生。
行业早期预警
在直播带货之前的短视频带货领域早有类似的问题出现。之前曝出的“微博大V刷量”丑闻就是很好的例子。某创业者推广微博,播放量和用户评论购买信息增长,可后台流量近乎零成交也为零。这表明虚假数据只是暂时的伪装,并不能带来实际的商业效果,也预示着直播带货若不制止刷量也会走向类似的尴尬境地。
但直播带货行业并没有从短视频带货的前车之鉴中吸取教训,依然在数据造假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执迷不悟迟早会让整个行业陷入危机。
刷量风险与真相
刷量虽然被商家认为能够增加人气,但实际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有刷量软件刷的人气被系统过滤掉一部分,这意味着刷量并不完全可靠。而且刷量是不合法行为,违背商业道德与市场规则。虽然整个行业很多人都在做,但这并不能表明其正当性。
即便刷量能够短暂的提高表面人气,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消费者参与,无法带来真正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效益的提升,而且一旦被曝光,商家的信誉将遭受巨大打击。
行业亟待规范
目前直播卖货的数据造假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必须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与处罚措施。平台方也应该加强技术监测手段,提高对刷量等违规行为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商家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认识到靠刷量无法长久的获得成功。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直播卖货行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