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刷量现象盛行,5元就能买到5000初级粉丝,明星数据造假严重,这背后隐藏着众多利益相关方的纠葛。
刷量现象普遍
在网络时代,数据似乎成为了衡量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像微博这样的平台,很多人都在刷量。从《证券日报》记者的调查可知,只需5元就能获取5000名初级粉丝,这成本极低。许多艺人的数据都被刷量。如蔡徐坤的微博转发量惊人,有的甚至破亿。以微博的活跃用户数来看,这几乎是近四分之一的活跃用户参与,而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常理的,明显存在刷量现象。
刷量的现象不只是发生在艺人身上,甚至网红、普通人也参与其中。卖家声称能提供点赞、增粉等多种服务,这表明刷量业务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涉及的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刷量似乎成为了获取名声或流量的便捷手段。
各方利益相关
在数据造假泛滥的大背景下,粉丝、艺人、经纪公司、合作平台都难以脱离干系。对于艺人来说,数据能够增加自身影响力。粉丝为了让自己的偶像看起来更红,会参与刷量。有些艺人经纪公司甚至会参与其中,鼓励粉丝为艺人刷量。毕竟艺人的数据好看,在商业合作等上面会带来更多利益。
从合作平台角度看,像微博这样的平台,数据刷量现象严重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公信力和健康发展。拥有大量粉丝和高转发量的艺人,可能会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刷量之风难以遏制,因为各方都想要从中获取不同的利益。
刷量后的真相
很多明星的活跃粉丝量数据,在脱水后降幅巨大,8位著名艺人微博脱水后降幅达80%。那些超高的转、评、赞量多数不是真实粉丝完成的。刷量主要是借助各种“外挂”软件,这些“外挂”能登录多个账号。开发运营者靠着登录账号数量获取利润。
比如那些号称能提供刷量的软件如“流量精灵”等,涵盖众多热门平台的刷量业务。这些刷量业务所提供的粉丝,还有等级之分,初级粉丝多是“水军小号”,而真正的活跃粉丝则价格更贵,刷量背后有着众多不为人知的操作来打造所谓的高数据。
行业内的看法
有业内人士表示,正常有影响力的明星日常微博转赞评数据在几百、几千左右才合理。例如谢娜粉丝庞大但近期转发也基本维持在1万左右,和那些动辄过亿的转发量比起来差很多。过去转发破万很难,但现在流量至上,数据造假盛行。
这种行业内的看法表明数据造假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刷量几乎变成了一种所谓的表面工程,为了所谓的面子也要刷数据,这已经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业风气,脱离了真实和合理性。
微博的应对之举
22月24日,微博方面作出调整,将转发、评论计数显示上限调整为100万。微博还对转发数据异常偏高问题进行说明,指出这背后是流量竞赛变成黑产对产品和社会的侵蚀。微博的这一举措是为了遏制虚假数据增长,努力让数据回归真实,然而这种改变是否能从根本上杜绝刷量现象还不好说。
微博也深知刷量主要借助的是外挂软件,认识到这是互联网黑产的一种表现,这种改变是不是能让其他的平台、艺人或者粉丝改变刷数据的观念和行为,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行业的发展困境
整个行业因为刷量面临信任危机。无论是艺人自身的口碑、身价,还是平台的公信力,都被刷量影响。粉丝为了偶像长期进行刷量也扭曲了正常的追星观念。例如粉丝为了追求那些虚假的超高数据而大量投入金钱等行为。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解决刷量问题,很难期待整个娱乐产业或者社交平台的健康发展。真实的流量和数据才能反映出艺人的真正影响力,也才能让平台合理地分配资源。
你是否认为刷量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遏制,会让整个娱乐和社交平台走向深渊?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