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问答互动的场景下,粉丝们总是期待自己的问题能够被选中得到解答,这里可就存在不少令人遗憾的状况以及还有值得说道的问答入选规则。
连续提问却点赞不足
不少粉丝有这样的经历,某个问题反复提了很多次,也就是连续提问了N期。这类粉丝可以说很执着,可能是非常渴望得到答案。但结果,问题的点赞数始终没办法排到前15名。这也没有办法,不能入选,哪怕像老鹰一样的回答者表示遗憾也无济于事。毕竟点赞数是一个比较直观能看出大家关注度的指标,它侧面反映出大众对这个问题的兴趣程度。而在众多的问题当中,只有那些得到较多关注的才有更大机会入选。
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可能还没有遇到足够多能发现这个问题价值的人。或者是提出问题的时机不对。比如说被其他更热门或者更紧急的问题给掩盖住了。
重复提问导致分流
还有些粉丝做法就不太明智了。看到已经有类似的问题被提出来了,为了争抢回答的机会,不去给已有的提问点赞来提高入选的概率,非要自己再提一遍类似的问题。像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可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的点赞数就被分流了,结果导致任何一个类似问题的点赞数都上不去,最后不能入选是非常遗憾的。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既浪费了自己的机会,也浪费了那些看问题和可能点赞的人的精力。
这其中一些粉丝可能是过于急切,没有仔细考虑整个问答的规则和大环境,只想着自己要得到回答,没有想到如何在群体中让问题得到更好的机会。
简单粗暴的问题受关注情况
像那种开门见山简单粗暴的问题,例如询问“美黄金在元旦之前,是否能回到1900以上,甚至突破2000”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很直接地追寻一个确切的答案。从好的方面来说,粉丝想要快速明确一个投资类的方向。然而,这样的问题可能在很多复杂因素面前不容易回答全面。而且它在众多问题之中,要面临其他各种或深入或宽泛问题的竞争。
在问答平台上,既有这样的短期结论类的问题,也有很多涉及逻辑分析的问题。这类简单粗暴的问题如果不能吸引足够的关注,也就是点赞数不够的话,也很难脱颖而出得到解答。
股市逻辑问题点赞受限
像有粉丝提出“在新冠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国外各大股指逆势走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种涉及股市逻辑的问题。回答者觉得这里面的逻辑展开太长,还不确定在元月份有没有《新年展望》这样的内容来详细阐述。这这类颇具深度的问题本应该得到更多人关注和点赞的。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很多人对股市逻辑并不深入了解,所以没有去点赞。又或者是被平台上那些更加通俗易懂、和大众直接利益更相关的问题抢夺了关注。
对于一些普通粉丝来说,理解股市背后的深入逻辑有一定的难度,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点赞时优先选择更简单直观的问题。
策略解盘相关问题
在关于策略解盘的方面,有人观察先生对C策略的解盘,并且注意到一些条件的反复出现。这些条件又存在不同的时效范围,有的是多日观察得出,有的是近几日,还有当日乃至当时的判断指标。多种不同类型的条件混在一起。C策略选股有专门的文章介绍,其中所列出的条件都是为了有高胜率而设置的。但很多粉丝可能并没有完整去研究过这篇文章,这也许导致在相关问题提问和点赞上没有那么积极。
如果标的不兼备这些条件,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不介入是合理的。但很多粉丝可能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观察这些问题和解盘时缺乏足够知识储备去重视这个问题和积极点赞。
问答末班车与部分解答
有的粉丝赶在末班车关门之际提出问题,这样点赞数自然容易受到影响。虽然他没有因为是金粉而被影响入选,但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好比在美黄金相关的问题回答上,回答者提到之前在11月28日《周末黄金及A股解盘》已经有过分析。黄金的基本面多空在变化,最近几周黄金大幅下跌时,执行特定策略的人不受损失还很开心等内容。各种关联因素交织起来影响金价,而且跟一些政治因素如特没谱下台前的动作等有关。黄金走势受到多种条件的交错影响。整体上问答的时间点与是否入选关系密切。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在参与问答互动的时候,更倾向于点赞哪种类型的问题?欢迎大家评论互动,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