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手机短信已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部分,但鲜有人了解其背后的开发者。这就是一个被时光淹没的英雄故事,一个推动通信变革却不为人知的传奇。
毕业分配的开端
孙群毕业后同大部分同学一样接受国家分配,来到合肥电信局,负责北京到上海1800路长途中同轴电缆的维护工作。那个时代通信工作基石都是这些默默无名的人员在奠定。在当时的工作环境下,孙群积累了最基础但也十分重要的通信知识和经验。对比现在的大学毕业自主就业的普遍情况,当时这种分配式就业是时代的特征。
那个时期这也是他进入通信行业的起点,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逐渐走向那个将改变通信格局的未来。
通信乱象下的机遇
当时的通信网络状况可谓是“七国八制”乱中华,多种制式的交换机让互通复杂且通话质量低。邮电部为提升技术水平,急需选人。这成为孙群走向国际通信大舞台的契机。他面对的是国家通信发展的需求,也是自己事业发展的转折点。
不像如今我们有着比较方便单一的通信标准,在那个时候不同的通信设备和标准就像一道道难以翻越的大山。孙群面临的是进到国外大公司学习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压力挑战。
面试选拔的坦荡荡
孙群对当初的面试记忆犹新,面试问题是“七号信令”,他没有隐藏自己的知识,抱着大方坦诚的态度应对面试。这一心态帮助他成为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的一员,这在当时对于一个中国雇员来说意义非凡。在就业竞争中这种坦诚是十分难得的。
那时的工作竞争不像现在这么激烈,但复杂程度却并不小。如今很多面试者会有所保留,孙群的做法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也许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从诸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七号信令的工作
在当时理解“七号信令”协议的人不足十人,孙群是其中之一。他参与了七号信令的测试和开发,这使他有把握开发出能将英文转化为中文的短信软件。他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在通信的前沿技术领域前行。
在如今的通信科技发展中,创新和技术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孙群的故事表明在一个领域中极少数人的技术知识推动可能会引发大的技术革命。当时的他正朝着一个我们如今熟知的短信技术变革前行。
短信总管的诞生
当时Bp机无法寻呼手机,手机短信功能遇冷。孙群抓住时机推出“短信总管”。这款软件能实现手机收发短信并与Bp机互动,这在当时是重大突破。虽然开发只用了不到三个月,但推广遇到转码困难。
这就好比在一个新兴无人了解的领域开拓很难。即使是新技术往往也面临推广困境。但市场的良好反应,表明了孙群技术的前瞻性,满足了人们潜在的通信交互需求。
从通信到书画的转型
在众人认为孙群在通信领域前途光明时,他却转向了书画。之前在通信行业大多与机器打交道,也许他想寻找更多与人的沟通。这种转型是令人意外的。这和许多人在事业高峰时转变跑道类似,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勇敢。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常常看到人们从一个熟悉的领域跳到另一个,孙群的转型也启示我们职业发展有多种可能性。你是否也有像孙群一样改变职业方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