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拼多多100元提现活动充斥着朋友圈,热度堪比之前“拼多多市值超百度”的热搜。很多人被其吸引,这背后藏着很多故事。
朋友圈的沦陷
一开始,朋友圈里都是拼多多的助力链接。各个群里原本正常的聊天内容,被拼多多链接占据。11月开始的时候特别明显,大家都像是找到了财富密码。就拿我的经历来说,以前群里交流生活工作的,现在全是拼多多的各类链接。而且这种现象不是个别情况,是普遍存在于大众的社交软件中的。很多人打开微信看到满屏的链接,真的会觉得心烦,正常人的社交受到了打扰。
这个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大家对拼多多链接开始麻木。原本看到能帮忙还会去点一点,后来就直接无视了。
陌生的社交来意
现在还出现一些很怪的现象。有许多不认识的人,为了得到助力,就直接给我发链接。我坐标在广州的朋友就吐槽说,有陌生人跟他发链接,弄得他很无奈。一些许久不联系的人也突然出现,他们不是真的想重拾友谊,而是单纯为了让你助力。这种社交已经变了味,完全是利益驱使。像那种一句话不说,直接甩链接的行为,真的很不礼貌。本来人与人交流要有真诚,现在就只剩下链接了。
对于这些行为,我想很多人内心都是拒绝的,只是不好意思说而已。
助力的尴尬
有些人经不住诱惑也加入了发链接的大军。我的同事就分享过,他满心期待地把链接发给所有人,最后只有几个至亲帮忙。其实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以为好友众多必然能成功,可现实很残酷。有个朋友在北京,他发给一百多个好友,只有他父母和几个好友帮忙,其他人都没有动静。这并不是偶然,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大家都觉得心理落差很大,满以为可以轻松拿到钱,结果却不尽人意。
友情的考量
这种情况其实也让大家重新思考友情。原本可能觉得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在这个时候却不帮忙。其实朋友不帮忙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怕信息泄露,也许是真的厌烦了这种链接。但从发链接的人的角度来看,内心会有失落感。在山东上学的一位同学说,他因为这个事和几个朋友闹得有点不愉快,因为他觉得是很简单的事,朋友却不帮。
然而换个角度想,即使是朋友也有拒绝的权利,不能因为一个助力链接就否定友情。
社交的变质
回想以前的社交,大家聊兴趣聊生活。可现在,全是关于拼多多的只言片语。很多时候交流变得干巴巴的,只剩下求助力。像我在上海的朋友,以前他们的群很活跃,现在大家都说没心思聊天,因为被拼多多链接轰炸怕了。这种社交的变质让人很无奈,也很失落。
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应该找回纯粹的社交。
该有的反思
从拼多多这个事情来看,我们不能被所谓的小便宜冲昏头脑。为了一点点钱,失去很多朋友的信任不值得。比如一个人花了一天去求助力,可能最后没拿到钱,还得罪了一些朋友。在湖南工作的小张就后悔自己发了那么多链接,现在和一些朋友之间的气氛很微妙。我们应该珍惜真正的社交关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不确定还可能影响感情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