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运营的秘籍备受关注。中新网微博团队的运营秘籍一定有很多值得挖掘之处。
话题的字数与特色
这里提到微博话题的字数很有讲究。一般来说,10 - 15个字为宜,这和其他平台有所不同。比如微信推文可能经常要设置悬念,但微博话题要直给。像重大新闻事件,像华中农大教授被爆学术不端事件这种,官方通报出来后,编辑们要根据情况制作话题,不用太复杂。数据表明140字内的前两个话题才有效,第三个无效,四个及以上都不算贡献度和阅读度。这与微博平台的算法设定有关,运营者需根据这样的规则调整运营策略。
微博话题设定如果方向不对很容易出问题。要结合内容重点,做个原创话题,方向要简单直接。如果运营者设置的话题太意识流,大众理解起来困难,点击量和热度自然就上不去,按照合适的字数规则和表达方式,是话题能成功的第一步。
快速拆编与统一话题
对重大新闻事件要快速拆编。以华中农大事件为例,在报道时就需要把报道细节挖到极致,然后滚动发布不同细节内容冲击热搜。并且相关稿件要携带统一的事件总话题,这样能抬高事件总话题的热度。在具体时间如事件刚爆发的时候,编辑们就要立刻行动起来,快速对收到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编辑。
这种统一话题能够让不同的稿件形成一个整体,给大众一种系列报道的感觉。比如各个地区不同的中新网编辑在处理同一事件时,也许因为人手或者当地信息获取途径不同,但是都围绕统一话题来报道,这样不管是对新闻热度的提高还是对整体新闻环境的塑造都是非常有益的。
系列化栏目化的内容
在社交媒体上,系列化、栏目化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就像中新网有#中新真探#这种常规栏目,能够关注网友热议话题,尤其是一些辟谣内容,在网友急需分辨真假信息时会特别关注这个栏目。还有像美食和明星相关内容也是中新网受众感兴趣的内容。这说明在微博运营时要有长期稳定的内容输出板块。
不是所有的栏目内容都要去追求热搜。像美食和明星的内容虽然不一定上热搜,但是互动效果不错。因为有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不同类型的受众需求不一样,所以这种固定栏目能够稳定吸引不同类型的粉丝,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些粉丝是整个微博运营中比较稳定的流量来源。
团队合作与多维度报道
中新网微博团队协作力很强。比如在热点事件的时候,编辑部通力合作能让多个词条霸榜。具体的做法是,像在某个热点事件中,中新网微博把控报道主基调,跟紧官方通报。中新文娱另一方面可以输出评论引导网友讨论。网、社微博账号还能双发记者采访。
这样不同矩阵账号在同一内容下以不同报道形式增加单个词条的热度助力登榜。这需要各个部门与不同账号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在事件发酵时快速协作,按照各自账号的定位及时作出相应的报道调整。
有效话题与话题主持人
微博话题还有话题主持人相关的设定。在创建话题后,如果没有第一时间申请主持人,可能就给了那些贡献度高的其他账号。在运营过程中掌握这个信息很重要,有的账号认为创建了话题就可以,但忽略了主持人身份的作用。在如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热点话题下,谁掌控着话题主持人的身份,谁就可能掌握更多的流量话语权,这对于提升话题和账号热度意义非凡。
内容质量才是核心
优质的内容始终是长期涨粉的核心。根据热点持续产出有新闻感和新闻点的内容才是关键。从#中新真探#等栏目就能看出来,好的内容不一定非要多华丽或者多复杂,要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够及时回应大众关心的话题。
要重视“微博内容+话题+评论区”这个生态闭环中的每一个环节。像有的时候可能内容不错但是话题没设置好热度起不来,或者内容和话题都不错,评论区没有引导好也会影响整体的传播效果。
那么你是否有从这篇文章中学到适合自己运营的小技巧?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