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其短视频分发依据个人偏好,这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和影响,这也将是我们深入探究抖音的起点。
抖音的短视频分发机制
抖音短视频分发是基于个人偏好的。在海量的视频里,平台为了推送你喜欢的内容,要不停对比视频优劣。比如说用户甲,他长期看搞笑视频,那系统就会推送更多此类视频。而且5秒停留是个关键指标,能快速判断用户兴趣度。在实际生活中,像许多普通用户下班闲暇刷抖音,就会发现推送的大多是符合自己口味的视频。这不仅是个人感官上的,数据也能体现,抖音算法精确分析用户喜好的能力很强。
理解抖音这个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利用其算法。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要吸引特定人群,例如吸引大学生群体,那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个群体的喜好特点,来创作相关短视频,进而获得更多流量。
抖音的平台属性
很多人仅把抖音视为内容平台,但经营者不能忽略其社交平台性。以一个小网红乙为例,当他把抖音当作社交平台经营时,与粉丝互动增多。将内容推送给粉丝,互动行为能使账号打标更轻易,基础粉丝也就逐渐积累。而且,各个通路过来的标签要一致,如某商品卡针对特定人群有标签,直播若偏离这个标签,就会导致推流失败,像某新手主播丙就遇到过这种烦恼,因为标签不一致,直播间始终火不起来。
不同形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短视频打标准确,其引流过来的粉丝会在直播、商品卡等相关业务板块有更高转化率。
抖音的流量竞争机制
抖音是公平又内卷的平台。平台注重把流量分给优质的、综合能力强的创作者。假设商家丁和商家戊竞争,丁在短视频创作、直播协作等方面都表现很积极并且有成果,而戊进步缓慢,那丁就会在赛马中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在一些热门品类中,众多商家相互竞争,这种内卷性特别明显。
然而,只要你能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抖音所需数据,就有胜利的可能。例如商家己,它在某个小众领域有独特供应链优势,能低价且高效供货,通过短视频展现给用户,吸引了大量流量,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抖音算法背后的本质
抖音是算法决定推流,它记录用户投票行为。拿某个热门美食视频为例,前期用户的点赞、评论、停留时长等行为,决定了后续能有多少曝光量。这与其他平台不同,其他平台倚重IP曝光量。在抖音,一个新入平台但非常亲民接地气的博主庚,虽然IP知名度低,但凭借真诚有趣的内容得到用户喜爱和信任,流量逐渐增长。
从算法衍生出的是要重视真实人际互动。随着抖音规则更迭,单纯依靠算法技巧不灵了,如一些靠刷数据短期吸引流量的账号,最终也会因缺乏真实互动而衰落。要像那些成功的账号一样,真诚地与粉丝交朋友,形成良好互动模式。
抖音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抖音和传统电商有着巨大差异。传统电商靠搜索成交,是先有需求再有搜索行为。而抖音是聚人透支需求。像消费者辛,在抖音看到一场某商品的精彩直播,觉得主播很靠谱东西还不错就下单了,他可能之前并没有对该商品有明确购买需求。
这种区别也导致抖音购买行为中信息差不明显、比价少的现象。这对商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更容易促成买卖,挑战是要持续保持产品和自身的可信度等。
抖音平台发展展望
抖音一直在变化,从不断调整的算法到新增的功能板块。商家和用户都要适应这种变化。对于商家来说,不能因一时成功而懈怠,要持续挖掘自身优势并顺应抖音发展需求。对于用户,也会不断遇到新内容新体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还是固守老的浏览习惯?
你对抖音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或者你在抖音营销上有什么独家经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