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几场线上演唱会让其流量实现大跨越,这看似潜力无限的背后,却有着诸多问题,不管是流量分发不稳定还是创作者成长体系相关的问题,都关乎它的发展走向,令人不得不重视。
流量跨越背后的意义
流量从百万到千万是巨大的飞跃。像西城男孩、五月天的线上演唱会上,这种流量的暴增直观体现了视频号可挖掘的潜力。众多内容创作者从中看到分发模式带来流量的可能性,这也是它商业价值的有力证明。而头部直播接近抖快的数据,让外界对话视频号更有信心。可是流量只是第一步,要想持续吸引粉丝,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例如有的创作者在流量高峰后出现回落,后续很难维持热度。
视频号团队宣称的1000万原创作者有流量,100万优质创作者有收入是宏大的规划。这一规划利于完善创作者成长体系。而投入50亿冷启流量包也是激励新主播的措施。但是多数新创作者能真实收到和使用到的流量并不够理想,执行过程中效果打了折扣。
流量分发不稳定性
目前视频号流量分发不稳定是内容创作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机器分发流量补贴效果有限,创作者好不容易得到的流量包很快就会用完。像一些小创作者做了几个视频后就发现流量消失不见。而大头部创作者有专门运营团队,还被放进白名单有更多流量分发。这种双标的流量分发方式,对小创作者非常不公平,使很多有创意有潜力的小创作者失去了发展机会。
不同层级创作者得到的流量差异极大。小创作者因流量不足很难将账号做起来,这也直接导致视频号至今还没产生破圈的创作者。没有破圈的创作者就难以带动整个平台的影响力,平台这样的流量分发状况需要改变。
用户活跃度问题
吴小明指出虽微信用户都是潜在视频号用户,但用户活跃度并不高。视频号上线两年,整体的用户活跃度不是很强。低活跃度让创作者不愿投入精力制作内容。没有优质内容又难以吸引用户,形成了恶性循环。比如某些用户只是偶尔登录视频号,没有持续关注的动力,因为优质内容太少。
与公众号的结合可能是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方法。微信一直在加强二者的联系,想凸显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短视频平台。但目前效果不是很明显,两者关联互动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视频号直播发展
新的商家激励计划值得期待,未来一年流量激励不少于10万个优质商家。这将推动私域流量的发展,特别是在微信生态内。比如一些传统商家想转型线上借助视频号开展直播销售产品。这对商家来说是一个拓展业务的好机会。
线上演唱会或许是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可能有更多此类尝试。就像之前的演唱会为平台带来巨量流量一样,更多类似活动有助于提升平台热度。
可能的内容收费模式
未来视频号可能有收费内容,包括直播收费、长短视频打赏等。这或许会成为新的盈利点。如同其他平台的打赏模式,如果运营得好,可以增加创作者的收入。不过收费模式的推出可能是把双刃剑,如果价格不合理或者内容不佳,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
收费意味着内容需要更高的质量保证。创作者要创造出高质量作品来匹配,否则很难让用户接受这种变化。
未来内容平台定位
从目前发展看,视频号有可能成为综合性内容平台。特别是PC端已经有小型门户网站的形式。随着长视频内容纳入,这个可能性会增大。如今微信搜索有成效,PC端流量价值在提升,视频号整合更多内容资源有良好基础。例如一些专业视频制作团队想寻求新平台发布作品,视频号若发展为综合平台会吸引他们。
这一转型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内容审核、版权管理等问题。各个环节都要完善才有可能打造好综合平台。
你觉得视频号该如何克服目前的重重困难在短视频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