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短视频平台上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屡屡发生,这已经成为了令人担忧的社会痛点。多地公安发出警示,不少民众受骗,引人深思。
网络诈骗乱象丛生
网络借贷推广暗藏陷阱。像“90后”张女士在抖音收到借贷推广广告,评论有人称低息借款,这种看似诱人的背后可能就是骗局。还有浙江警方指出的,抖音平台有不法分子借网络借贷、测试信用分骗钱,甚至还有假冒支付宝官方的账号欺骗大众。
在社交电商兴起的背景下,短视频本该成为正面宣传的平台。但是一些诈骗分子却借助其便利性行骗。这些诈骗行为利用了不少人急需资金或者想占便宜的心理。
各地诈骗案件频发
江苏警方预警,全省多个地方出现了借短视频平台的诈骗案件,理由诸如“生日返利、有偿点赞、假冒微商销售商品”。厦门警方也称,今年已发生38起借助抖音平台以“免费领取手机”“免费领养宠物”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25.5万且有14岁的年轻受害者。这些地点不同、形式多样的诈骗案件表明,短视频平台的诈骗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受害者覆盖面广。
平台审核宽松的问题
以“蚂蚁金服”为关键词搜索出迷惑性账号,在抖音更改账户名使用支付宝官方标识无需审核通过。从这些情况来看,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漏洞。如果审核机制严格,就不会有这么多假冒山寨账号的留存。
这也说明平台在高速发展追求流量增长的时候,忽略了对内容的审核管理,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如果一个平台不能保证用户安全,其发展终究会受到影响。
平台应担的责任与义务
专家呼吁短视频平台反思内容审核机制。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平台有审核信息和保护用户的责任。就如抖音总裁提到视频要经过多次审核,但事实是诈骗内容仍能传播。平台想要依靠流量变现,更应重视监管。只有保障了用户安全,才能更好地实现商业价值。否则失去了用户信任,平台的根基将会动摇。
监管建议不断提出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建议借鉴打击即时聊天工具网络诈骗的经验,督促短视频平台履行监管义务。上海的专家也提出短视频平台应完善诈骗信息处理机制并且及时与监管部门反馈。当下短视频平台发展势头迅猛,用户数量庞大尤其是学生群体较多,相关部门如果不加大监管,很难保证用户不遭受损失。
防诈骗提醒不可少
公安部门提醒用户要提高警惕。比如观看推广短视频不能随意加陌生人联系方式,不贸然填个人信息。在被要求钱财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并且一旦发现疑似诈骗内容就要及时举报。用户自身的警惕性也很重要,不能完全依赖平台和警方。
大家想想,面对短视频平台上如此多的诈骗手段,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提高防骗能力?希望大家积极评论互动,同时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