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里的点赞按钮看似简单,却让不少人迷糊。双赞概念下,普通点赞和朋友赞不易区分,人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这一设计到底是怎么回事?
双赞造成的困扰
很多普通用户看到视频号的双赞标志时,往往不知所措。就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观察所显示的,即使经常使用微信的人,也会有很大比例搞不清双赞的区别。在时间紧张或者不仔细的情况下,可能就会误操作。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会让视频创作者收到的数据不够精准,因为他们无法确切知道真正的“点赞支持”和“朋友推荐点赞”分别有多少。并且这种困惑持续存在,并没有因为用户习惯使用而得到很好的改善。
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新网络概念的人群,比如说部分中老年用户,双赞的设计几乎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痛点。比起年轻人,他们可能更难分清普通点赞和朋友赞对视频传播的不同意义,这使得一些视频对这个群体的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高成本的设计
这个双赞设计的学习成本确实很高。新用户进入视频号,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去了解每个按钮的功能。从一些网络调查数据来看,大约有30% - 40%的新用户把朋友赞误当成普通点赞。这一比例反映出此设计给用户带来的理解难度。这种额外的认知消耗,使得本来可以用来观看视频内容的时间和精力被分散。
从市场竞争角度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界面简洁明了,用户可迅速上手,相比之下,视频号双赞的复杂设计增加了用户入门门槛。用户可能会因为这个难懂的设计而减少使用视频号,转向其他短视频平台,这对视频号的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
视频号的发展压力
如今短视频领域有众多竞争者,视频号想要突出重围并不容易。它进入这个已经相当拥挤的赛道时已经不占先机。市场上像抖音、快手等平台早已占据了大量的用户流量。数据显示短视频用户每天停留时间大部分被头部平台瓜分。视频号如果不能很好地优化用户体验,就很难抢占更多份额。
视频号做起步阶段就面临其他平台的激烈竞争,拿出独特的朋友赞推荐机制或许是为了与其他平台区分开来。但是当发展到有更多用户的阶段,之前的一些设计如果没有优化就会成为发展的包袱。
微信做短视频的逻辑
微信选择做短视频更多是基于自身的社交逻辑。因为之前的微信功能主要围绕文字、图片和简单视频展开。随着短视频成为流行趋势,它必然要跟上步伐。从微信的用户基础来看,有大量的潜在视频创作者和受众。比如说一些微商群体就可以利用视频号推广商品。
视频相比图片能表达更多内容,承载更多的情感和信息。以亲子类账号为例,他们可以通过视频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比单纯的图片展示更加生动有趣。而这一切内容的传播都符合微信的社交场景需求。
朋友赞的早期优势
在视频号的早期发展阶段,朋友赞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为基于朋友关系的点赞更能带动信任传播。就好比在朋友圈,朋友分享的好东西总是更值得信任一样。对于小范围内的视频推广,朋友赞能快速让优质内容在熟悉的社交圈子扩散开来。这是初始阶段增加用户粘性和吸引用户创作的重要举措。
而且从内容质量来说,早期朋友赞的数量多可以理解为这个视频在某个社交圈子里是有价值的,因为大家相互了解彼此的喜好。例如一些以同学聚会内容为主的视频,就会在特定的同学微信群得到很多朋友赞,因为大家有共同的情感和回忆纽带。
算法推荐与人性考量
虽然随着用户量增大,算法推荐变得非常关键,但同时也要顾及人性因素。人们不仅仅是对单纯的视频内容感兴趣,还希望在分享视频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品味。比如说有的人会故意分享一些高尚氛围浓厚的视频到朋友圈,期待获得朋友赞。这种对“人设”的塑造心理是很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
微信深谙人性这一点,它不想因为单纯追求算法推荐而丢掉由朋友赞带来的那份独特社交魅力。像我们看到一些励志演讲视频获得很多朋友赞的时候,其实就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分享这样的视频来表明自己积极向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