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刷短视频或者逛淘宝根本停不下来,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这都是因为上瘾机制。这背后的个性化推荐看似贴心,实则充满争议。这种机制让人痴迷,可它带来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
个性化推荐的运作方式
个性化推荐主要是平台根据我们的各种行为进行判断。像我们看视频的时长、是否点赞、分享或者评论等行为,平台都有记录。如果经常对某类视频有这些积极行为,平台就会认定我们喜欢这类视频,然后就会推送更多同类型视频。在购物平台也是如此,浏览商品的记录、停留时间等都会成为平台推荐商品的依据。比如一个人经常浏览运动类商品,平台就会不断推送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相关产品。
这种推荐方式听起来很智能,方便我们更快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喜欢看电影的人,平台会推送很多电影相关的视频内容,包括影评、幕后制作等。这节约了我们主动搜索的时间,能让我们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世界。
个性化推荐的负面影响之时间浪费
很多人在个性化推荐的影响下浪费了大量时间。因为推荐的内容太符合个人喜好,一旦点开某个APP就很难停下来。比如有些上班族,本来只是休息的时候想简单刷下短视频放松,结果被不断推荐的有趣视频吸引,一刷就是几个小时。他们沉浸在平台推送的内容里,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身边的事情,本职工作可能被耽误,家庭陪伴时间也被压缩。
而且很多学生也受到了影响。由于过度沉迷于个性化推荐的娱乐内容,他们的学习时间大幅缩减。据调查,部分学生每天在短视频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超过了两小时,这远远超过了正常的休闲娱乐时间界限,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
个性化推荐的负面影响之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也是个性化推荐的一个严重问题。平台在收集用户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推荐,但也存在利用这些信息抬高价格的现象。一些经常购买机票或者酒店的老顾客就遭遇过这种事情。相同的航班或者酒店房间,新顾客看到的价格比老顾客要低很多。这就是平台通过大数据判断老顾客可能对价格敏感度低,然后抬高价格。
在电商平台上同样存在这种情况。一些老用户长期购买某类商品,平台可能会因为对用户信息的掌握提高这类商品的价格,而新用户看到的价格却较低。这使得很多老用户感觉到被欺骗,损害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个性化推荐的负面影响之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个性化推荐产生的另一个问题。人们长期看被推荐到的自己喜欢的内容,就会只在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视野逐渐变窄。例如一些关注时政要闻的人,只被推荐自己喜欢关注的某一区域或者某一主题的新闻。时间久了,他们对其他地区的事情一概不知。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一直沉浸在信息茧房里,可能会跟不同群体产生隔阂。当在社交或群体性事务中涉及到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时,就可能会变得固执己见,无法进行理性沟通,甚至会在面对社会矛盾时选择逃避,这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融合。
个性化推荐对用户的便利之处
当然,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说,个性化推荐也带来了很多方便。它节省了搜索的麻烦,比如一位美食爱好者想要找新的餐厅或者新的菜谱,平台能够迅速为他推送众多相关内容。不用他费力地在搜索框输入各种关键词,就能看到丰富的美食推荐。
再比如,有人想了解某一款电子产品的详细评测,平台会根据他的浏览偏好,很快为他找到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质量和匹配度上一般都比较高。这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还避免了看到不喜欢的内容带来的烦恼。
个性化推荐对创作者的影响
对于短视频创作者来说,个性化推荐是一个很好的助力。通过个性化推荐,他们的视频能被精准地推送到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面前。假设创作者制作的是游戏解说视频,平台会把视频推送给喜欢游戏的人群,这样更容易获得目标用户的关注和喜爱。这对创作者吸引粉丝、实现变现非常重要。
不过,如果去掉个性化推荐,创作者可能就会面临视频被推送人群不精准的情况。比如前面提到的美妆视频,可能就被推送给对美妆兴趣不高的人群。虽然如此,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影响可能不会太大,毕竟想关闭个性化推荐去尝试了解其他内容的人是少数。
那么你是否有过被个性化推荐深深吸引的经历?你对个性化推荐又有怎样的看法?希望你能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