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短视频带货成了一种热门购物方式。看着视频就能下单,看似便捷,实则暗藏很多问题,像不少网友从心动到心痛的购物经历就着实让人糟心。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事?
主播形象与信用不符
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多主播会精心包装自己的形象。像那个卖古风饰品的主播,看似有很多粉丝,给人很有信誉的感觉。但实际情况却是,陌辞购买的产品与所选的颜色不符,主播还拒绝处理,拉黑了陌辞。这很容易让消费者感觉受到欺骗,消费者原本是基于对主播的信任才购买产品的。像这种主播很多,表面的形象与实际的信誉相差甚远。一些看似朴实的主播,也可能销售没有保障的产品。
这种情况在很多类目的主播中都存在。他们为了销售量,只顾包装自己,却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这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时,难以真正分辨出主播是否值得信赖。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让整个短视频带货市场变得乌烟瘴气。
买家评价缺失
在传统网购中,买家评价是很重要的参考。但在短视频购物里,这一重要参考却没发挥作用。例如在抖音,商品销售页面几乎看不到评价信息,晒单栏也很少有人关注。而且晒单中的商品很多都存在问题,像烂掉的荔枝、没有油的流油鸭蛋等。在快手上,情况更糟,有的电商连晒单栏都没有。
这样一来,消费者无法通过查看其他人的购买体验来判断商品的好坏。如果没有评价的参考,盲目购买很容易买到不合心意或者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消费者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任何指引,只能凭运气购买。
流量依赖广告
从一些商家的反馈来看,短视频平台上想获得高流量靠的是买广告。像抖音放心购平台的商家表示,如果想要店铺流量高就得买广告。这样一来,产品好坏可能并不是决定流量的关键。那些真正用心做产品但没钱买广告的商家可能就被埋没,而一些质量不过关但靠广告获得流量的产品却充斥着平台。
这种流量机制的存在,会伤害到很多真正好产品的商家利益。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的大都是靠广告推上来的产品,很难发现那些真正性价比高的好产品。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就被打破了。
消费者权益难维护
很多时候,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购物,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因为很多主播可能没有营业执照,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依法维权。像陌辞这样遇到问题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而且很多消费者也不知道该如何保留消费凭证,更不知道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
如果消费者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维权方式,就很容易在购买到劣质产品时不知所措。没有有效的维权途径,只会让那些不良商家更加肆意妄为,从而伤害更多的消费者。
平台方责任需强化
平台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平台只要允许商家在平台开店经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对店铺进行管理。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商家的真实信息,消费者有权向平台要求赔偿。
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平台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很多劣质商家还能在平台上存活并继续欺骗消费者。平台方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对商家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应对措施建议
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购物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查看商家的公示信息,看是否有营业执照。在购物过程中,要保存好消费凭证,像商家承诺、支付凭证等。当遇到问题时,要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消费者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购物,而忽略了这些防范措施。
各位读者,你在短视频平台购物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快来评论区分享,也希望大家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能在短视频购物时少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