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而基层政务服务的创新,如“就近办、家门口办”的推进,以及“10分钟政务服务圈”的建设成果,是值得瞩目的亮点。这些基层政务服务成果和民众的表扬就像交相辉映的两颗星,吸引着我们去深入探究。
政务服务创新成果
在东莞,镇街政务大厅、村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变革。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办公模式,而是尝试创新。像“就近办、家门口办”这种模式逐渐普及,让民众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远处的政务中心办理业务。各种服务点在基层广泛设立,真的是让政务服务像花朵一般,在各个地方绽放开来,时间地点贴近民众自身所在之处,民众深切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转变方向,是更加朝向便捷化、近民化的方向发展的。例如,在很多镇街,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交通成本办理的业务,现在走几步路可能就到了服务点能够轻易办理。
这种模式的创新还有很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拉近,更是一种对民众政务需求重视程度的提升体现。民众在感受到这样贴心的服务距离改变时,内心对政务部门的满意度也在提升,整个社会基层治理的高效性和有序性也能得到增强。
延时办理暖民心
石龙镇政务服务中心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市民骆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临近下班时间很多政务部门可能就是生硬地按照规定不再受理业务。但石龙镇不同,他们选择为骆先生延时办理内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业务。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的态度。今年以来,共多达68次的延时办理业务,累计达到1210分钟,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政务人员坚守岗位,努力服务民众的热忱体现。
众多群众送上表扬信和锦旗,就是对延时服务的高度认可。对于那些有紧急需求的市民来说,这延时的服务可能就像一场及时雨,避免了因为办理不了业务而被动等待或者产生其他经济、事务上的损失,体现的是政务服务的温度提升。
特殊群体特殊关怀
大岭山政务服务中心暖心关怀特殊人群。8月30日姜先生的例子相当典型。当发现姜先生是聋哑人后,导办人员迅速将他带到社保咨询台走绿色通道。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机械地按照姜先生的要求办理社保关系转移业务,还在了解政策后,协助其在线上办理申领失业补助金。这对姜先生而言意义非凡,他用最质朴的手语表达感谢并且写下感谢信。
8月1日蔡先生的事情也印证了这一点。蔡先生因为身体缺陷在人脸识别环节遭到困扰,但是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没有拒绝蔡先生的业务诉求,而是在接到蔡先生的电话说明情况后,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受理业务。这让有身体不便的民众能够感受到平等的政务服务机会,体现整个社会的包容度和对特殊人群的高度关怀。
支持企业快速解决问题
寮步镇政务服务成效也令人点赞。去年11月初,某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内600多名员工急需办理居住证来申请补贴。这是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需求迫切的问题。政务中心公安专区的全体人员果断加班加点,并且积极协调涉事部门高效审核办理。他们为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员工能够顺利拿到补贴提供了有力保障。赖先生和尹主任赠送锦旗“心系企业 高效服务”,这锦旗背后沉甸甸的,是企业对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服务周到的高度认可,也体现政务在支持企业发展上的积极态度。
关怀弱势群体回归社会
虎门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的作为凸显人文关怀。去年10月,面对24名“街友”没有身份证遭遇的生活困境,窗口快速响应给予解决。对于“街友”们来说,没有身份证就无法租房,行动也受限,这种身份缺失导致的是生活的重重困境。公安窗口启动绿色办证通道,集中、快速地为他们办理身份证相关业务。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为这些个体解决了证件问题,更是对弱势群体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一种助力。累计约60名“街友”得到类似的帮助,这个数字见证了对弱势群体帮扶努力的持续进程。
防控疫情不间断服务
在疫情起伏反复期间,各级政务大厅精准防控的同时服务不间断。“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邮寄办”等不见面不接触审批服务模式优先推行。这是结合疫情实际对于政务服务特殊需求做出的调整。一方面保证民众和政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也确保政务服务不至于因为疫情就停滞而导致民众诸多事务耽误。民众可以安心、舒心地在这种模式下办理事务,防疫措施的落实让办事环境更加安全,也避免了办事过程中的潜在感染风险。
你身边有没有政务服务让你觉得特别贴心或者感动的事例?希望你能点赞分享这篇文章,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