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诸多平台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平台希望音乐垂直类下的创作者、内容以及受众能活跃起来,打造繁荣的音乐内容生态,这其中快手的探索和努力值得探究。
用户对音乐的诉求很强
在快手平台尚未在音乐方面发力之前,就已有70%的用户在发布作品时将音乐当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数据显然是惊人的,这也说明音乐本身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快手成立相关部门时,音乐已成为第四大生态。在北京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或是一些小县城,许多快手用户都热衷于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们或是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是展示自己某方面的才华技能等。这表明音乐是众多用户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用户对这种用音乐辅助创作的喜爱,体现出他们对在快手上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渴望。
不仅如此,大量的用户将音乐融入作品,也是用户自我娱乐需求的体现。他们可以在制作含有音乐元素的视频过程中,获得乐趣。
演在音乐行业的重要性
演对于整个音乐行业非常关键。很多音乐人、公司、机构都是依靠演出商演来实现变现的。像那些知名的大音乐公司,一年可能要举办几十场商演活动。而在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如何恰当地融入演这件事,是要深入探索的。一些知名的音乐人,他们的演出舞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线下的大型场馆。从2019年到2020年,逐步有音乐人开始尝试在快手进行一些小型的线上表演尝试。对于很多小众的独立音乐人而言,如果能在快手探索出演的合适方式,可能会大大增加他们的知名度和收入来源。
而且这种演的新形式也将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传统的线下看演出需要去特定的场地,在快手看演出则只需要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这或许能吸引更多的闲暇时间比较零碎的观众群体。
平台创作者生态发展
快手平台的创作者生态发展迅速,从折线图可看到其在半年内就取得了较大的增幅。在快手这个日活超过3亿的大平台上,有超2亿的日活跃用户至少关注了一个音乐领域的创作者。这众多的关注者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庞大的受众基础。例如,在东北地区,就有很多民间音乐人靠着在快手获得关注而逐渐走向全国。随着快手平台的不断推广,音乐创作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多。
众多的创作者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作品类型。从流行乐到民谣,从中国传统音乐到现代的电音等都有涉及。这使得用户在快手能够有更多元的音乐内容选择,提升了用户对平台音乐内容的黏性。
快手音乐的上游组成
快手音乐的上游是能够产出优质音乐内容的各色人和机构。其中包含了专业的音乐公司、MCN等,像一些大型音乐公司会专门打造优质的音乐专辑然后投放到快手上。还有独立音乐人,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年轻音乐人通过快手被大家了解。同时,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的音乐领域创作者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不以音乐为生,但偶尔也会有佳作。像一些记录乡村生活的创作者,偶尔演唱一首当地民谣就会大受好评。这些多元的组成部分共同为快手音乐输送着不同类型的音乐资源。
探索音乐直播模式
直播在当下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快手非常清楚自身的直播构架,也明白如何在平台上直播能获取最大利益,然而对于最适合快手的音乐内容直播模式还在探索中。现在有许多音乐创作者与平台一起探索着这种模式。一些音乐创作者尝试在直播中演唱自己的新歌,展示创作过程。他们有的来自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有的来自内陆的艺术院校。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共同探索着如何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在直播中对于音乐的需求。这种探索可能会打开音乐直播的新思路。如果能找到适合的模式,可能会催生更多新型的音乐直播节目类型。
平台助力创作者发展
目前快手的音乐类创作者有11万,在这个群体中可能会诞生未来的音乐明星。虽然快手作为平台方没有最专业的音乐制作能力和行业资源,但可以通过提升平台能力来提高创作者账号的价值,帮助他们在音乐行业中实现变现。例如,提供更精准的流量推送等。也可以为需要人才的音乐机构推荐优质用户,如一些专业的音乐工作室想要寻找有潜力的歌手时,平台就能发挥推荐的作用。
你认为快手在音乐创作者发展方面还能做出哪些新的探索?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