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间的瓶颈
37岁的艾国永,在媒体行业打拼了12年,事业虽节节攀升,却整天被困在格子间忙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套在了他的身上。身体也在此时发出预警,他陷入了事业看似上升却被困狭小空间的困境,这让他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压抑。
每天坐在格子间,面对着电脑屏幕,看似在向事业高峰迈进,却也在一步步失去自由和健康。这种身心上的疲惫,为他后来的创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初步的积累
在跨界进军运动服饰领域前,艾国永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新媒体矩阵,他免费分享跑步专业知识,渐渐聚拢了一大批跑步爱好者。到2019年,马孔多旗下的“全民跑步”和“马拉松助手”粉丝量惊人,超过200万,总阅读量接近5亿次,单日平均阅读量136万次。
这群粉丝就像一座宝藏,为马孔多的起步提供了坚实基础。不少粉丝转化成了跑步装备消费者,让马孔多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红海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产品的打磨
身为“跑者”的艾国永,在与粉丝交流过程中,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结合自身跑步经验,围绕跑步人群的痛点,一次次地推敲产品设计。他深知,只有真正解决了跑者的问题,产品才会有市场。
马孔多的产品不仅专业,而且具有“接地气”的风格。在艾国永看来,这就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他努力让产品既满足专业需求,又贴近大众,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京东的扶持
像马孔多这样垂直且有差异化、品质过硬的中小品牌,得到了京东的关注和扶持。在京东看来,市场上那些好评度高、品质良好的中小品牌商家,值得被看见。
京东愿意给予资源和流量,帮助马孔多这样的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这背后不仅是商业的合作,更是一种对优质中小品牌的认可和期待。
转型的抉择
在承办了9场北京马拉松赛事后,马孔多的赛事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然而艾国永却并不满足于此。一方面,他发现公司在赛事承办上很难有更大的商业突破;另一方面,他敏锐地察觉到跑者们更需要专业跑马理念和高性价比的装备。
于是,在公司事业鼎盛时期,他毅然决定转型,将“赛事公司马孔多”变为“跑步品牌马孔多”,勇敢地冲向运动鞋服领域的新市场。
坚持的品质
如今的马孔多以“超级性价比”著称,还始终坚持对产品进行“全检”。每一生产环节,质检员都逐一检验,虽然会带来成本增高和生产难度加大的问题,但为了让跑友们买得放心,艾国永毫不在意。
这股“韧劲儿”就像马孔多的首款跑鞋名字一样。如果没有这股坚持的力量,马孔多或许早已在两次生死攸关的转型中消失。你觉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马孔多坚持“全检”的做法能一直持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