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视频APP靠买量、投放、纯娱乐内容来实现用户增长的做法,越来越显得与时代脱节。下面来具体看看相关内容。
目前,抖音和快手的商业化进程快于B站。2019年之前,二者侧重不同,抖音广告收入强,比如很多商家会在抖音投放大量广告。而快手在直播打赏这块做得好,大量主播依靠直播获得收入。那时候,这种差异很明显。
2019年之后情况出现变化。抖音开始着重发展此前忽略的直播能力,例如举办各种直播活动来提升影响力。快手则全面加速流量变现探索,尝试各种新的商业化模式。
客户选择快手疑问
快手和抖音产品逻辑不同,但两者存在一定用户重合。这就让人疑惑,同样是广告投放,客户为啥要选快手?毕竟抖音用户基数也很大,有庞大的流量。
就比如一些美妆品牌投放广告时,面对两个平台就会深思熟虑。在用户有重合时,快手需要拿出独特的优势来吸引客户投放。不然,客户凭什么不把更多预算给影响力更大的抖音。
快手发展方向探讨
前阿里巴巴国际站流量增长负责人张国平觉得,流量载体只有关键词和关系链。严强结合在阿里的经验认为,快手应注重产业纵深,挖掘单个用户价值。比如深入了解某个行业用户的需求,为商家带去精准流量。
宿华则指出,快手算法核心是理解内容和用户后进行资源适配。这意味着快手可以更好地匹配内容和用户,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商业化打下基础。比如让用户更容易刷到感兴趣的视频内容。
快手商业模式转变
此前,一直到去年K3之前,严强认为快手商业化服务对象是广告主和有曝光需求的创作者。当时快手还推出快接单服务,根据转化效率修正匹配关系,但本质还是卖流量。
然而,在严强看来这并非最优解。流量真正价值应来自对产业链纵深理解产生的增量价值。就像快手的流量能否带动私域流量增长,或优化生产方式,这才是更重要的。
快手产品定位调整
实际上,娱乐需求对用户价值挖掘较浅。所以今年快手做了重大调整,要从娱乐向产品变为有用的产品。因为拍摄视频和直播对很多个体有门槛,而快手商业化就是要消除这些门槛。
比如可以开发更简单易用的拍摄工具,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创作内容。这样能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进一步提高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
建立生态系统展望
严强很乐观,他觉得快手相比早年的淘宝、微信,建立生态系统周期可能更短,最快两三年就能建立起不错的生态。如今,快手发展势头正盛,若真能实现这个目标,会为行业带来巨大变革。
比如形成一个涵盖内容创作、商业变现、用户互动等完整的生态体系。但这其中也有很多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大家觉得快手能在两三年就建立起不错的生态系统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