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费套现听起来很诱人,但这背后可藏着不少猫腻。这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赚钱方法,涉及到很多灰色地带,像是利用信息漏洞、运营商和平台的规则空子。可就是这么个危险的事,据说还能月入10万,真让人好奇里面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地级运营商资源是关键
话费套现要想做起来,地级运营商内部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那些低价的手机卡。在市场上,这些卡不是随随便便能得到的。比如说,工作室拿到的卡一般是预存话费50元的内部卡,购入价格大概是30元。这其中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很多卡都是通过运营商内部人员转卖过来的。这一环节就涉及到内部管理的漏洞。如果没有内部资源,这个话费套现的源头就断了。同时,这种通过内部渠道获取资源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的交易,是违反规定的。
每个地区的运营商情况可能会不同。一些比较疏于管理或者存在内部腐败的地区,就容易出现这样转卖手机卡的现象。比如某城市,就曾经查出过运营商内部员工倒卖手机卡的事情,涉案人数还不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信息来源存在风险
话费套现在获取手机卡信息时,途径非常不正规。一方面,上游黑客盗取网贷平台后台资料,其中有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盗取后,有的被卖给放贷从业者,而有的则到了话费套现工作室手里。这显然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和权益。在某地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许多人莫名其妙被注册了各种服务的事件,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还有一些虚假网络兼职平台在提现时,会收集用户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这些信息被话费套现的工作室所利用。这种利用虚假平台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是非常不道德的,也可能涉及到违法行为。
套现平台和中介操作
在套现过程中,会用到像“话费宝”这样的平台。工作室用内部手机卡话费在这些平台上购买京东E卡或Q币,然后转卖给中介。而中介又能以高价回收,像京东E卡能以9折的价格回收。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工作室的利润来源。京东E卡可以直充京东账户当作消费抵用金,这也使得它在市场上有较高的价值。比如,有些中介一年光是靠回收京东E卡然后转手售卖,就能赚取不少的差价利润。
中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他们游走在灰色地带,虽然没有直接进行话费套现的操作,但他们的回收和倒卖行为也是在助长这种不正当行为的风气。
运营商封堵后的利润变化
以前运营商的内部卡是充值送话费的,就像冲20送20,成本会更低而话费更多。但是后来漏洞被运营商与腾讯联合封堵了。以前一张卡能赚不少,如成本30元内含50元话费的内部卡,充送后实际话费增多,能刷出更多价值物品转化为人民币大概80元,利润很高。以前每天套200张卡,一个月挣小二十万。但是现在赠送的话费无法套现Q币,收入直线下降,每个月净利润大概九万上下。运营商在其中已经开始加强管理和修复漏洞,这也说明它是不符合规定和存在风险的。这也提醒人们,这种不正当的盈利模式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废卡的再次压榨
工作室把用完的废卡也不会浪费。他们会以每张3元低价转卖给刷钻工作室。刷钻工作室利用腾讯与运营商收费系统不同步的规则漏洞,给仅剩几毛钱话费的废卡开通几个腾讯业务,然后在低价平台售卖,价格不到官方价的50%。每张废卡成本3元,刷3个价值30元的腾讯钻石业务,再以50%价格出售,利润能达到12元。这是在话费套现基础上的又一次涉嫌违规操作,利用系统漏洞获取利益,损害了腾讯和运营商的权益。
不能当成主业的原因
手机卡套现操作虽然简单,几个人就能做。但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当成主业的项目。一方面存活期非常短,每年操作时间也就两三个月。而且毫无技术含量,主要是利用漏洞,一旦漏洞被封堵,收入就会大打折扣。以前靠这个赚钱的人,有不少后来找不到其他出路,因为他们把精力都放在这种不正当赚钱方式上,没有提升自己的真正能力。
大家觉得这种靠着手机话费套现赚钱的方式,难道不应该被彻底取缔吗?希望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起来,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