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在社交娱乐领域引发了众多现象,一边被《人民日报》批评,一边用户量破亿,这其中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点。
抖音的模式变革
抖音改变了用户习惯的图文模式,开启以视频为主的新模式。它与快手存在差异,其独特性吸引了大量用户。从开创短视频模式起,就充满着创新精神。它涉足年轻群体,95后成为主要受众。这种新模式的探索也为流量的扩展奠定了基础,让它在众多社交产品中脱颖而出。抖音的新探索,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新的娱乐方式,被众多年轻人接受。
来自各方的竞争
抖音模式具有很强的粘性,这让很多公司注意到。无论是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还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都视它为竞争对手。这些平台纷纷模仿抖音模式,有的直接复制,有的通过现有产品与视频组合的方式借鉴它的经验。在社交娱乐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抖音面临诸多同行对它模式和用户的抢夺。这种竞争也表明抖音模式的影响力,它带动着整个行业向着新的方向探索。
核心因素剖析
抖音依赖BGM和颜值来吸引用户,这反映出五环内用户的审美。这两个核心因素成为其吸引用户的关键。用户量突破数十亿可见其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内容方面就有隐患,同一主题或BGM容易被大量用户重复创作,可能会造成内容的单一性。虽然初期对平台发展有益,但长期来看对用户留存不利。
技术瓶颈与风险
抖音是纯技术驱动的平台。它依靠机器学习算法来推荐内容从而制造流行内容。但是这存在风险,用户对爆款内容的期望会不断升高。随着用户兴趣阈值的提升,如果平台不能提供超出用户期望的内容,平台就存在崩溃风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和流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户留存方面的隐患。算法难以捉摸,内容创作者难以持续产出爆款视频,正如购买彩票一样充满不确定性。
创作者的困境
4月抖音用户暴涨后内容消费者虽大增,但优质内容创作者并没有同步增加。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的规范,在这种集中整治的环境下,短视频创作者要想持续输出优秀内容变得困难。从视频制作类型来说,从横屏到为适应抖音的垂直屏制作,原本的制作优势可能不再,创作者看着他人火爆而自身艰难,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担忧被淘汰。
用户需求与满足
抖音上有内容供应就会形成相应内容需求。跨平台的用户没有改变内容偏好,他们渴望在抖音上看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内容。暴走的用户增长背后是对内容需求的增加,平台需要足够优质内容来维系。而创作者要抵抗诱惑,适应环境变化来创作,这样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保证平台的良性发展。
你觉得抖音未来应该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和监管环境中稳定发展?期待你的点赞、评论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