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驱使员工加入
如今网络上流传着富士康大V靠短视频招工年入百万的传说,像一颗极具吸引力的磁石,让越来越多富士康员工投身到短视频招工队伍中。这些员工希望能像传说中的大V一样,在短视频领域闯出一片天,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富士康员工们觉得,在这看似充满机遇的领域,说不定自己也能成为那个幸运儿,实现收入的大幅增长。他们怀抱着希望开启了自己的短视频创作之旅。
员工形象突破标签
平时如果不特意强调他们“富士康人”的身份,仅从谈吐、兴趣来看,很难将他们和媒体中关于富士康的刻板标签划上等号。就像李剑雨,他觉得自己是这个年龄段“典型富士康”员工,其兴趣爱好比产线其他同事广泛,但总体差异不大,展现出富士康员工丰富多元的一面。
这说明富士康员工并非只有单一的工作形象,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这些员工在工作之余积极探索不同的领域,希望打破外界对他们的固有看法。
抓流量创作习惯
熊二有雷打不动的创作习惯,他相信上午是各平台流量最好的时间点,此时新发布的视频受关注度更高。所以他总是赶在上午精心制作并发布视频,期望能获得更多流量和关注。
为避免视频被判定为广告封禁,熊二和一些同行在某些平台账号名用“富土康”代替“富士康”,这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行业共识”。他们想尽办法与平台规则周旋,只为能让自己的视频顺利传播。
总结热门创作法则
在一年多的拍摄生涯里,熊二和众富士康“网红们”总结出不少创作经验。除了和平台“斗智斗勇”,更多是吸引热度的法则,比如了解什么样的话题能引来网友围观,不同时间段发什么话题合适。
其中一个经验是,在标题里加“华为”等热门企业字样有机会成为爆款。一位员工因此尝到了甜头,认识到利用热门元素能大幅提升视频的曝光度,于是大家纷纷效仿。
性别营销吸引流量
在众多快手男性大号竞争流量时,“富士康小可爱”这个98年厂妹自带性别优势。她用与性别相关的文案吸引粉丝,比如“富士康新进同事,刚进厂就被办公室调走了,长得漂亮就是好”。
还有员工发现车模更容易吸引男工注意力,打算粉丝到25万时再发富士康内容,通过不同的策略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来提升自己的粉丝量和影响力。
娱乐选择与创作短板
移动互联网看似让富士康青年实现娱乐“平等”,刷短视频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可这只是有限选择。如有人冲了浪发朋友圈获众多点赞,说明他们也有跻身“鄙视链”上游的机会。
但对比一线城市网红,富士康大号原创作品热门配乐不够新潮,分镜简单。毒眸接触的多个富士康大号都是如此,显示出他们在创作上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难以像大城市网红一样不断创新。
那么,你觉得富士康员工在短视频领域未来能突破现有局限,取得更大的成功吗?快来评论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