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困境
在复盘互联网内容领域时发现,2018 年主打“阅后即焚”的图文社交平台 Snapchat,和如今的快手情况很像,当时 Snapchat 的 DAU 出现环比下滑。这让人们格外关注它后续会怎么应对,毕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社交领域,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深远。
对手围剿
Snapchat 面临着 Facebook旗下 Ins 和 WhatsApp 的“抄袭”围剿。这两家都成功复制了 Snap 的 Stories 功能,类似会消失的微信朋友圈。这种模仿对 Snapchat 冲击巨大,直接导致它的用户增长出现问题,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被动,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市场看衰
市场对 Snapchat 十分看衰。因为 Snap 主要靠广告变现,广告收入又依赖用户在平台的时长。而其 DAU 增速不佳,与竞争对手差距拉大,意味着用户时长会被对手抢走。这可不得了,没了用户时长,广告收入必然受影响,Snap 的前景一片黯淡。
本质问题
Ins 的成功模仿让 Snap 暴露出本质问题:它产品工具属性凸显,相比之下,用户能在 Ins 里完成两种互补需求,而 Snap 只能当“工具人”。这种工具人的定位,使得用户粘性不高,很容易就被其他功能更丰富的平台吸引走。
改版波折
Snap 认识到问题后,寄希望于内容改版,想从工具型社交平台转向用户粘性更强的平台生态。可改版后恶评如潮,软件评分和使用频率陡然下降。花旗认为负面评价很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影响 Snap 的财务业绩,这让Snap 的转型之路充满坎坷。
未来转机
不过,Snap 对 Z 世代有很高吸引力,在美国青少年渗透率从 2016 年来一直第一。能否满足核心用户需求是止住用户规模下落的关键,而增强内容属性、差异化抵御竞争的举措决定其反弹高度。将 PGC、PUGC 内容从 UGC 中剥离,能丰富内容生态。就像 2019Q2 ,新的 AR 功能就吸引了新用户和回流用户。虽然在北美和欧洲扩张有天花板,但改版修正后的 Snap 用户规模增长有更大想象空间,这或许能让市场重拾信心。
大家觉得 Snapchat 未来能成功转型,重回巅峰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