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起源差异
快手和抖音诞生于不同时间窗口,采取了不同策略打法。快手早期凭借独特的发展路线站稳脚跟,逐渐有了自己的用户群体。而抖音后发崛起,通过独特的运营迅速获得关注。它们初始的发展模式就注定了后续产品营造和变化的不同走向。
从发展背景来看,当时网络环境逐步改善,短视频开始兴起。快手抓住机会先一步成长,而抖音是在市场有了一定基础后,以创新姿态入场,开启了新的竞争局面。
展现形式分歧
产品展现形式上,快手采用双列点选,用户可自主选择想看的内容。这让用户有较多选择权,但也需花费些时间去挑选。而抖音是沉浸式下拉,直接无脑下滑就能不断浏览新内容,交互方式简单。
这种展现形式的差别带来明显结果。抖音的单列全屏模式,让用户一直处于高能状态,内容消费效率非常高,杀时间更爽。而快手双列点选容错率更高,用户如果不喜欢某内容可不点击。
内容推荐特点
抖音看到的内容由系统默认推送,且单列全屏下用户较挑剔,对内容精品度有心理预期。所以抖音只能推确定性更强的内容,前 100 个视频可能有 30 个是重叠的,共性大于个性。
快手虽然也有算法推荐,但更注重算法公平普惠,面向创作者,让普通人视频也有人看。这使得快手内容相对没那么集中于高热视频,创作者有更多机会被看到。
核心指标侧重
短视频产品核心指标有投稿率、人均 VV、人均关注数。快手与抖音对这三个指标重要性理解不同,由此带来产品策略优先级的差别。例如,快手可能更看重投稿率,以鼓励更多用户创作,营造丰富的社区内容。
而抖音可能更重视人均 VV,通过高质量内容推送,让用户尽可能多地消费视频,提升单用户的观看量。这种对核心指标的不同侧重,是两个平台差异的原点。
用户认知印象
在用户认知层面,很多人觉得抖音更好看,快手有点土。这主要是因为两个产品对流量分配权控制态度不同。抖音为了让用户有爽感,更倾向推高热的精品内容。
快手为了公平普惠,给了更多普通创作者流量。所以最终呈现出快手强社区、抖音强内容的特点,抖音新用户多因内容而来,而快手老用户营造的社区氛围影响新用户。
发展方向探索
抖音不断测试同城,想在推荐流外创造新的不以效率为主导的 feed,让用户与低效内容互动,是为了拓展内容消费场景。而快手在电商短视频方面也有特色,数万量级粉丝的视频基本是货物评测加旁白,即使有人出现也不露脸。
两者在不同方向探索发展,都是基于自身产品特点和用户群体。快手想巩固社区优势发展电商,抖音想丰富内容消费场景吸引更多用户。
大家觉得未来快手和抖音谁能在更多新领域取得突破?欢迎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