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用户基础
快手拥有海量用户,普通人创作的视频和沉淀的社交关系,多基于真实职业、行业和兴趣构建。各行各业的公司也纷纷入驻。这些庞大的用户群体涵盖不同的领域、职业,为平台内容多元化奠定基础,像做手工的、开饭馆的普通人都能在这分享自己的生活,吸引同好。比如一位东北大叔,通过分享自己做铁锅炖的视频,吸引了众多“吃货”关注。
春节前快手就开始探讨发挥“短视频 + 直播”优势去服务用户。复工后更是积极为社会经营助力,同时用户和客户也在自发探索行业与快手结合的可能。这种双向探索互动,激发了平台新活力,也让各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
媒体融合抗疫
疫情期间,快手充分发挥“短视频 + 直播”优势,积极与主流媒体融合。众多媒体通过与快手合作开展疫情报道,比如快手推出的战“疫”大直播项目,通过上线统一入口,让中央媒体以及众多区域媒体的疫情直播实现小屏化和大小屏融合。这使得疫情信息能更迅速、全面地传播到千家万户,受众直接通过手机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疫情最新情况。
快手平台联合“快手小铁”“快手看见”等账号进行多链路直播。让用户可以多视角了解前线消息、疫情进展和权威解读。这样丰富的直播内容和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详细的疫情信息,增强了公众对抗疫的了解和信心。
赋能线下场景
目前,线下赛事、体育场馆、文化演出等企业与快手一起探索“短视频 + 直播”赋能线下场景。在疫情影响线下活动举办的情况下,这种探索将文化消费从线下搬到线上。例如原本因为疫情无法现场观看的演出,通过快手直播让观众在家也能欣赏,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
快手拥有较强的直播能力,技术和系统稳定,能容纳足够多的人在线观看。其多链路直播间在国庆阅兵直播中得到验证,是非常好的直播工具。而且快手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能为企业线上直播精准推荐和匹配用户,促进文化消费的线上转化。
推动行业数字化
疫情中,直播倒逼许多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直线提升。部分过去不看直播的用户也开始观看。像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原本对线上营销接触较少,疫情期间通过快手直播展示产品、介绍生产流程,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也让企业管理、运营更加数字化。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 快手教育生态报告》显示,快手上“三农”内容丰富,日均播放量 3 亿 +,日均评论量 120 万 +,日均点赞量 220 万 +。“三农”领域的数字化发展通过快手平台得到推动,让农村的特色产品、文化等资源得到更广泛传播。
催生商业新活力
疫情期间大家不能出门逛街和消费,但花在线上娱乐类产品的时间大幅增长,这对直播电商和部分线下商户是增长用户的好时机。比如一些线下服装店通过快手直播展示新款服装,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
2 月 7 日—3 月 31 日,快手商家号战“疫”行动拿出 10 亿元人民币官方补贴助力商家转型,催生了 50 万新增活跃商家号,发布的视频产生了 170 亿播放量。这些数据体现出快手对商业的推动作用,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打破传统印象
透过快手战“疫”的过程,颠覆了许多人对“短视频 + 直播”仅限于娱乐化的传统印象。快手在抗疫期间不仅仅是娱乐平台,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源。从媒体融合抗疫到赋能各行业,其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让大家看到了“短视频 + 直播”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快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也将继续探索与各行业的合作,创造更多可能性。现在回过头来看,是不是得重新审视这个短视频平台了?
你有没有在快手看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行业转型案例?欢迎留言分享,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