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短视频火热,却有一群人靠搬运视频养号、刷粉、卖号,在规则边缘游走,搅乱平台生态。下面为你揭秘这些灰色操作!
低成本搬运手段
不少营销号为避免麻烦,会购置专门软件。这些软件可自动采集下载全网多平台资源,且去水印、改MD5十分便捷,往往只是在软件里点一下的事。过去几个月里,已经有上千个营销号使用这类软件批量盗取原创视频,实在可恶。
这种低成本的搬运手段,让营销号主轻松获取素材,他们不顾原创权益,疯狂搬运以填充自己的账号,却严重破坏了平台的原创生态环境。
靠量制胜的盈利模式
营销号要赚钱主要依赖数量,目前几乎没有营销号靠内容质量取胜。它们通常大量发布低质内容,像常见的图文类视频,一张图片配一段文字和煽情BGM。这类视频制作简单,起量却快,很容易吸引一批粉丝,之后就能快速转手获利。在某短视频平台,一半以上的营销号都采用这种低质内容大量产出的方式来盈利。
批量养号的操作方法
一般用户玩抖音、快手是用手机号注册,但营销号要批量操作,自己注册根本行不通。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特殊手段批量注册账号。例如利用虚拟机和接码平台,在短短一个月内可注册上千个账号。在地下论坛,有专门讨论如何高效批量注册账号的帖子,阅读量高达数万。
刷量造假的行业现状
刷量江湖一直存在,在短视频领域也不例外。电影、打榜、短视频等都充斥着数据造假。例如一个72万粉丝,获千万点赞,且开通多种权限的抖音号,售价仅5.4万。在交易平台上,账号价格差距极大,有的只能卖白菜价,有的却能开近千万高价。这背后都是刷量造假在扭曲市场。有关部门曾调查发现,超三成短视频账号都有刷量行为。
买号转型的痛点难题
购买转手账号想盈利并非易事。账号成功转手后需要转型,原本靠内容输出的账号突然变成种草号,掉粉是必然的。例如某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内容号转型带货后,一周内掉粉数达数万。但在短视频平台,只要达到条件,人人都开通橱窗和购物车带货 ,可能真正做好转型的却少之又少。
营销号泛滥的平台乱象
营销号不仅活跃在抖音、快手,微视、小红书、B站也越来越多。随着短视频用户增多,平台功能开放门槛降低,曾经抖音开通橱窗需8000粉以上,如今只要1000粉。可交易平台却不会告诉买家这些真相。在网络舆论中,大家对营销号的吐槽不断,它破坏了平台的健康生态。
大家身边有没有遇到特别明显的营销号?觉得平台该如何治理营销号乱象?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