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攻坚的浪潮中,有一群人扎根乡村,实实在在为村民谋发展。金达芾放弃成为外交官的机会投身农村,在革新村书写了别样的扶贫故事。
放弃外派投身农村
金达芾原本有被商务部外派成为外交官的机会,然而,此前的农村工作经历让他深深爱上了农村。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革新村,开始了扶贫工作。他怀揣着帮助村民的热忱而来,带着改变村子的愿望扎根于此,要给革新村带来新的希望。
革新村坐落在宁静之地,这里的村民过着传统生活。金达芾到来后,决定深入了解这里的情况,开启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艰难之旅。
走访村民寻找题材
金达芾和陈诗慧一户户走访全村268户村民,深入了解村子情况。走访中发现,革新村物产丰富,有龙安柚、剁椒、盐皮蛋、香肠等优质农产品,但却没有好的销路,陈明兰就是他们走访接触的村民之一。
陈明兰表示,以前她把剁椒拿到附近场镇去卖,每公斤最多卖5到6元,而且要耗费大半天时间。看到这样的情况,金达芾和陈诗慧决心为农产品打开新销路。
探索农产品销售新路
金达芾深知,要想农产品在网上卖得好,除了质量过硬,还要讲故事、打概念,做出自己的品牌。刚到革新村时,他发现这里大部分农户靠外出务工增收,800多亩龙安柚是主要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偶然间金达芾得知,龙安柚成熟前落下的小柚果能制成药材,过去每年有中间商低价收购。他就思考能否以更高价格、更大范围收购,让农民增收。这一想法为革新村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方向。
遭遇困难坚持收购
然而,在基层做事远比想象中难。一开始金达芾就遇到外地药材贩子恶意抬价,原本1斤0.5元的小柚果被抬到了2.6元。面对这种困境,金达芾经过思考认为,自己到革新村就是来扶贫的,让村民多赚钱更重要,于是收购价格也跟到了2.6元。
他表示村里集体经济财力单薄,不能让乡亲们为自己的决策买单。这种担当精神,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授人以渔吸引回流
金达芾和陈诗慧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希望吸引年轻人回流到乡村接班。陈诗慧说,她们终究会回北京,如果村里没有会做电商的年轻人,电商扶贫就无法建立长效机制。
杨红梅称赞金书记和陈诗慧脑子转得快,总有办法把村里产品卖出去,她希望学习他们的思维,未来带领乡亲们致富。这种传承精神,有望让革新村的发展延续下去。
资源对接难题待解
依托商务部,金达芾和陈诗慧拥有很多资源,但革新村的资源禀赋却让这些资源难以充分利用。比如2019年,在商务部支持以及他们牵线搭桥后,龙安柚获得进入北京永辉超市的机会,可对于村子和乡镇来说量太大难以承接,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在革新村电商中心,摆放着印有“柚子爷爷”“剁椒妈妈”等图案的文创产品,这是他们设计的具有革新村特色的纪念品,送给支持扶贫事业的个人和单位。但目前村子面临的资源对接问题仍需解决。
在扶贫的道路上,金达芾面临众多难题,但他从未放弃。你认为他接下来该如何更好地解决革新村资源对接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如果你有好想法,不妨给我们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