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的短视频浪潮中,快手初期独特的崛起方式背后充满了让人难以忽视的问题。从炸裆到尬舞,从自虐到伪慈善,诸多乱象映射出它初期靠“low俗脏乱差”吸引流量的问题。这一现象成为人们既关注又诟病的焦点,争议极大。
快手的崛起与低俗标签
快手最初快速兴起,其中不乏如未成年人怀孕、主播线下约架等低俗内容,这种靠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模式,让它得以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用户,在短视频领域迅速占有一席之地。可正是这些低俗内容,让它被贴上了低俗脏乱差的标签。在某些偏远地区或者底层青年群体中,这些内容似乎有很大市场,他们通过自拍各种夸张甚至低俗的行为来吸引关注,谋求利益。
这种以低俗内容博眼球的方式在初期或许可行。因为当时的短视频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大众的审美和对内容的要求尚未标准化,加之互联网监管也相对宽松,大量寻求新鲜刺激的用户涌入快手平台,形成庞大的草根流量群体。
严格监管下的受压状态
2018年起,短视频行业监管力度空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内容审核严格,例如很多直播和视频内容需要详细审查才能发布。快手由于之前的低俗气息浓,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以前那些用来吸引粉丝的低俗套路,现在失去了生存空间。比如在某些地区的主播,以往靠夸张的自虐行为吸引观众打赏,现在一出现就被封禁。这是国家治理网络环境的决心体现,不容许低俗内容继续传播。
扭转形象的尝试
快手尝试通过赞助热门节目来重塑形象。像《吐槽大会》这种受众广泛的节目,快手赞助它意图吸引更多层次的观众。在一线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写字楼打广告,也试图覆盖城市中的高端群体。然而这样的努力更多是外在形象的改变。其用户群体的基本构成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在一些中小城市或者农村地区,它的固有用户依然较多,而且他们的使用习惯和分享内容并没有多少质的提升。
上市受挫与估值压力
快手一直有上市计划,从2017到2019年不断有这样的传闻,但始终未能成功。估值仅从206亿上升到250亿,在短视频竞争极为激烈的这两年里,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理想。市场对快手的期待可能因为其低俗的标签而大打折扣,毕竟投资者更希望看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竞争者如抖音,发展迅猛,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这让快手面临巨大压力。
腾讯扶持背后的危机
腾讯多次对快手的投资成为它的后盾。但这背后是腾讯自家短视频业务不景气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一旦快手与抖音的差距继续拉大,快手的命运将充满变数。腾讯对微视也曾大力投入,当看不到希望时就果断调整战略,快手如果不能有效转型,腾讯有可能也会放弃。毕竟腾讯也是要追逐利益的。
转型的迫切性与挑战
快手如今的转型十分急迫。在被抖音反超之后,它既要改变内容生态,又要调整用户结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要转向城市带动农村的模式相当困难。其间既要保证自己原来庞大的草根用户群不流失,又要吸引更多高层次有购买力的城市用户。如果不能彻底摘掉低俗标签,它就难以生存下去。这不仅是转型问题,更是自救的关键之举。
那么快手要如何真正实现内容升级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用户?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