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孩子沉迷网络难以自拔,初二女孩雯雯就是其中典型。而孩子沉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沉迷抖音现状
雯雯上初二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抖音上。她主要做“字体特效制作”视频,一心想靠在抖音卖字体赚钱。她觉得一套字体卖100元就能保障日常开支,甚至认为不用上学了。为了有更多粉丝关注,她时刻保持高频次曝光。尽管在抖音上跟人交流滔滔不绝,但现实里她性格内向又自卑。
家长发现情况不对后,多次劝诫雯雯,但她根本不听。无奈之下,家长只能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这一现象反映出,抖音对青少年吸引力极大,甚至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抖音成瘾原因
心理医生指出,抖音从设计上就有让人成瘾的特性。它通过点赞、赚钱等奖励机制,让使用者产生短期的正性体验,满足自尊、自信等心理需求。对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自控力较差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吸引力就更大了。雯雯在现实生活中比较自卑,在学校可能也没有太多成就感,所以抖音成了她获得认可的地方。
徐鸥医生认为,任何青少年心理问题现象,都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雯雯休学后迷上抖音,妈妈的强硬管教适得其反,这也说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进一步促使她在抖音世界寻找归宿。
对孩子的危害
雯雯在抖音上待久了,对自己的认知全部来自陌生人的评价,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她觉得同学幼稚,不愿意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她习惯了在抖音上获得即时满足,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更加逃避。这使她难以适应现实世界,影响了她正常的社交和学业发展。
前不久,还有类似事件发生,一个孩子沉迷抖音后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孤僻。这表明,长期沉迷抖音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容易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和社交障碍。
平台乱象问题
抖音乱象频出,上周被曝出平台上出现“我妈妈死了,求点赞”的直播短片,还遭到多名未成年孩童模仿。除了这类不良内容,炫富行为、苦情戏码、恶搞行动等视频也随处可见。对于三观尚在形成中的青少年来说,接触这些不良内容很容易受到误导,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如果青少年长期沉迷在这种充斥着不良信息的环境中,就很难分辨什么是正确的、积极的,极有可能模仿一些不良行为和价值观。这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可能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应对策略
家长一味说教和争吵,显然对雯雯这样沉迷抖音的孩子没用。当强制性教育失效,家长首先要承认现实,平和地面对孩子成瘾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不让孩子用抖音,这样可能会引发更激烈的反抗。
就像雯雯妈妈,如果能更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共同制定合理使用抖音的规则,也许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说,和孩子约定每周玩抖音的时间,在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有适当的娱乐时间。
共同解决之道
如今抖音成了堪比游戏的让人沉迷的应用,未成年人又缺乏辨别能力,防范青少年沉迷抖音不能只靠平台。企业要做好内容筛选和管控,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家长也要适当关注孩子的动态,给予正确教育和引导。学校同样有责任,老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向学生普及沉迷网络的危害。
现在雯雯答应九月份去新学校学习,还和父母约定了每周玩抖音的时间。这说明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孩子是有可能摆脱对抖音的过度依赖的。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大家身边有像雯雯这样沉迷抖音的孩子吗?你们觉得应该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远离网络成瘾?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