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背后
刘坤雯通过其账号实现了个人影响力扩张和巨额商业利益变现。她拥有超过540万粉丝,作为意见领袖类博主,凭借“正义人设”获得粉丝朴素信任。很多流量网红即便人设崩塌也赚取巨额财富,刘坤雯似乎也走在这条“成功”的路上。
她早期通过碰瓷头部主播和极端点评新闻事件在短视频平台崭露头角,初步积攒了人气。
蹊跷“复活”
刘坤雯曾不知为何消失,仅仅一个月后就以同样名称复活,并以正义新闻女主播、科普主播、法律专业人士等人设继续存续。这之后几年,她屡次违规受禁言处罚,却依然安全存续且影响力日益壮大。
这样神奇的“复活”过程,让人对其背后的运作充满好奇,也质疑平台管理的宽松。在众多被封禁的网红中,她能如此轻易地“重头再来”,实在蹊跷。
恶劣行径
刘坤雯存在更恶劣的情况,她曾在视频号兜售免费财富管理课程,还特意注明面向中老年人。这一行为极不道德,很可能利用中老年人对财富管理知识的渴求进行不恰当牟利。
在“道歉视频”和直播里,她一边强调“无路可退”,一边卖货宣称“马上没库存”。其销售业绩还登上了短视频平台“酒类带货榜”第3名,如此矛盾又功利的做法让人无语。
玩弄情绪
梳理事件会发现,刘坤雯善于捏造事实、玩弄公众情绪获取流量。比如平台已按国家政策为骑手买职伤险,她却将话题引向骑手自购意外险,断言平台“我请客,你买单”,给平台制造模糊争议。
当下很多网红都有玩弄公众情绪的意愿,因为流量能快速变现为财富,他们不惜用各种手段激起公众对社会的不满。刘坤雯这类行为无疑是其中的典型。
网暴怪象
即便曾经是网暴的受害者,也可能被刘坤雯的“道歉式网暴”所迷惑。她表面道歉,实际却利用粉丝情绪,在网络上继续制造混乱。
这种网暴怪象给很多人带来伤害,也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公众容易被其虚假的言辞和表演所误导,跟着她一起陷入无端的纷争。
流量困局
平台给予网红流量,却又被他们制造的流量绑架。众多网红案例表明,如果他们愿意,轻易就能让线上表达演变成线下行动,影响社会稳定。
刘坤雯至今依然要继续她的流量收割战,预告直播揭秘法律文件内容,试图继续用吸引人的标题获取流量。当下如何打破这种流量困局,是平台和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
你觉得像刘坤雯这样的网红乱象应该如何整治?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