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ARPPU下滑 /b>
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直播ARPPU出现下滑情况。这背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平台上部分主播从打赏模式转为带货模式。打赏本是直播收入重要来源,如今模式转变,影响了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像一些有流量的主播投身带货,打赏相关收益自然减少。
这种转变也反映出快手直播生态的变化。以前靠观众打赏支持主播,现在带货兴起,主播们有了新的盈利渠道。从用户角度看,他们观看直播的目的也逐渐从单纯支持主播,变为寻求商品优惠和购物。
营销业务占比提升 /b>
一直被外界看衰的快手线上营销服务业务,迎来了好消息。其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不断提升。尽管当初不被看好,但该业务已在快手营收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营销业务占比增加,快手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与之前过度依赖直播打赏相比,现在营销业务分担了部分营收压力。这也显示出快手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找到了除直播外另一个重要的收入增长点。
草根创作平台崛起 /b>
GIF快手因简洁易用的特性,在用户量和用户时长上大幅上升。它为草根们提供了内容输出渠道。在这个平台,人们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技巧,只需掏出手机拍一拍,就能创作内容。
2016年初,快手取得了亮眼成绩,注册用户突破3亿,日活达到6000万左右。越来越多草根把快手当成主要表达渠道,分享自己的生活、才艺等。这极大降低了创作和观看门槛,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展示自己。
刷榜与审查问题 /b>
媒体关注到了快手混乱的主播刷榜生态,与此同时,快手开始频频遭遇内容审查上的事故。刷榜破坏了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让真正有实力的主播可能被埋没。
频繁的内容审查事故也影响了快手的形象。平台上可能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内容,引起监管部门注意。快手需要加强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平台内容环境,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用户增长瓶颈 /b>
2017年开始,尽管快手数次被动破圈,但活跃用户没有显著增长。在成长型赛道,这情况不被资本允许,因为它代表快手的成长空间出现了瓶颈。
主要问题在于快手内容对一二线人群兼容性差,“主流”人群关注快手只是源于猎奇心理。相较于在三四线城市的热度,快手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拓展遇阻。需要对内容进行优化,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电商业务争议 /b>
外界对快手电商商业化期待很高,但业内评价不一。看好的人认为,快手社区里的小型网络支撑起了巨大的GMV,社区氛围有利于商品推广和销售。
然而,GMV并不代表快手实际的电商业务水平。快手货币化率低,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仅为0.44%和0.61%,远低于阿里、京东和拼多多。这说明快手电商虽然有GMV,但在变现能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你觉得快手能否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