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直播带货数据惊人,然而背后竟可能是刷量作怪,这让消费者和商家都可能被误导,实在惊人。
直播刷量早有先例
2016年起主播们为了提升商业价值就开始刷量了。那时候就是刷关注、弹幕和流水等。当时直播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规则都还不完善。主播想要快速脱颖而出,就想出了刷量这种捷径。这种行为当时就应该引起重视,却没有被好好治理,导致现在刷量依然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直播行业本应有的公平竞争环境。
后来到了直播带货兴起的时候,这种刷量行为更是包含了刷销量。直播带货主要看销量体现主播能力,所以就有人想通过刷销量来获取更多商业资源。这让真诚带货的主播面临不公平竞争。
不同平台的刷量情况
不同平台由于监管机制和防范措施的差异,刷人气的价格差别很大。例如在某刷量网站只需5.6元就能在抖音直播刷50个高级上榜人气,13.51元就可以包天上榜直播人气50人。而淘宝直播中120元能买到10000个机器粉观看数据。这显示出平台对防范刷量的能力有所不同。
还有快手的直播推广服务是按照效果计费,只有直播间进人才会扣费。可见快手在尽力避免无效流量,这种模式能一定程度减少刷量的可能。但其他平台还存在那么多刷量情况,依然很堪忧。
刷量的具体操作方式
从王凯的情况看,他能通过IP代理网站获取IP,以此优化注册用户数和直播间数据。这里面就有很多门道。刷量公司负责人称他们运营涨粉模式和官方无差别,这也表明刷量行为的隐蔽性。
刷量操作如此容易获得渠道,对于主播吸引力很大。这也使得很多主播不顾商业道德,采用刷量手段来达到数据好看的目的,从而欺骗商家和消费者。
背后利益的驱使
主播为了获得更多商业资源和更高商业价值会刷量。更多的流量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订单。比如在抖音开通购物车链接需要粉丝基数超过一千人,对于新手来说很难,刷量就成为一种走捷径的方式。
另外对于直播平台来说若旗下主播流量高了,平台也会更受关注,吸引更多用户和商家入驻。这些利益因素都造成刷量行为屡禁不止。
刷量的危害
对于商家来说,刷量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商家以为主播带货能力很强,投入了很多却没有得到预期回报。像是请电商网红或大明星参与直播卖房,看似数据很好,实际对企业推广意义不大,还损害了商家利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看到刷量后的虚假繁荣,以为是很热门的商品而购买,结果可能买到不好的产品。这破坏了市场的诚信。
行业监管的缺失
从2016年刷量出现到现在,直播刷量依然泛滥。说明行业的监管是缺失或者力度不够的。没有严格的规则约束主播、刷量公司以及直播平台的行为。如果监管能够及时跟上,对于违规刷量行为严厉处罚,估计这种现象不会如此猖獗。
你看到如此严重的直播刷量现象,还会轻易相信直播带货的数据吗?